Nov 18, 2010

習詠春有感(200)海歸篇

也有一個月沒黐手了吧,這次東奔西走身體有點微恙,狄師父又請假,面對陳班長斯巴達式的代課方式,我還是在旁邊小小偷懶一下,免得等下暈倒沒人扶我。可惜陳班長嚴以律己更是嚴以待人,絕不會讓我輕鬆打混,見我穿著保暖衣在打小念頭還叫我去帶舊生,其實不用他說,舊生們早已各自玩開,沒空理我,還有人笑我菜,真是。

倒是葉阿姨神情漠然地站在一旁,看來我也只能帶她了。葉阿姨常在詠春課堂上常常抱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經過了三期的訓練,感覺上她並不全心吸收各家所長,尤其對於和她體型相差太多者的意見完全不接受,和我黐手時還是想用蠻力進攻。今天我因為有點失聲,所以也沒力氣和她爭辯,不過倒給了我一個好好思考的空間:像她這樣沒力氣沒攻擊性又不勇於嚐試卻對詠春有著高度熱忱的女性,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學習詠春? 教導者又該以什麼樣的方法帶領她?


也許葉阿姨的詠春還有進步的空間,但她對於人體病痛的醫療手法倒不可小覷。看我有些感冒徵兆,馬上開始按按我的合谷穴,接著又按按我的曲池。關於穴道的功能因為太過專業,我聽過就忘,不過,後來她教我浴後用痠痛貼布貼後背去痰及清肺,我照做後倒是立即見效。她說了一些肺在背部所以必須從後背貼貼布的原因,同時在前手臂內側各貼一塊較小的貼布。她雖說的清楚我卻不太明白箇中道理,但是貼完之後的確舒服多了,痰變少,胸口也不悶了,也算神效。下次誰有感冒症狀又像我一樣不愛看醫生的,也許可以試試這招。

不過,我一個月沒黐手還算小角,有位休息一年的林小貝小姐(原薇薇安)這期終於回來了,看著她滿臂的瘀青,我想上堂課她一定又和哪位猛男鬥力了。這時,喉緊眼麻的我當然接著一定得和疏於練習的林小貝黐黐手,軟柿幫幫主重現江湖。林小貝是那種被同一招連打三次就會感到沮喪的人,她說她因為很久沒練習所以都忘光了,我想,應該是她還沒練出「手感」來。

對我來說,手感屬於聽勁的一種,剛開始時必須先放鬆放慢才有辦法體會。黐手速度一快,大部分的人都會緊張,一緊張就緊繃。由於林小貝的緊繃,讓我在完全沒力狀態下得以借力,這時不禁想到狄師父說過的一句話:「當你生病,雙手無力時,你仍然能使出詠春防身。」

個人淺見,請斟酌之。

Nov 17, 2010

柔術基本操:護身倒法(一)正前迴轉

練功了練功了,為了防範一下久違的運動傷害,還是先來複習一下護身倒法吧。

柔術的護身倒法分為前迴轉護身(Mae Ukemi)、後迴轉護身(Ushiro Ukemi)、側倒護身(Yoko Ukemi)和正前迴轉護身(Zenpo Kaiten)。曾在網上看到有人將之稱為批轉秋天(Mae Ukemi)、落後秋天(Ushiro Ukemi)、旁邊秋天(Yoko Ukemi)和向前柔道捲(Zenpo Kaiten),雖然聽起來較好聽,但沒看過這些名詞的人肯定不知道這些秋天是什麼意思,所以還是以中文式的護身倒法或日文式的受身形容吧。

其實不論有沒有學習柔術,護身倒法都非常實用,之前我學太極推手時周師父就曾教過我簡易的護身倒法,後來在我第一次試騎東尼大哥的場地車失敗時就用上了前滾護身法,好險,可見技多不壓身,尤其是這種非常受用的技術。



前迴轉護身和正前迴轉護身的差別即在於正前迴轉護身完成時是屬於半立身的狀態,也就是隨時可以站起來的動作。

(01)村野雙腿前後平行站好,當他的右腳站在前方時,就以左手撐地,右手手掌向外,放在左腳前方,手肘微曲,眼睛看著腹部的位置,盡量讓身體成拱形。

(02)接著以右腳輕輕前蹬,下巴內縮,身體碰觸地面的順序為:
一,右手手刀
二,右手手臂
三,右肩
四,左下背
五,左臀

盡量讓這一段的身體曲線形成一個半圓。

(03)身體翻轉過去時重心會由右側移至左側,這時可以右肘撐地的力量向前,左大腿微微觸地,然後右腳也順勢到位,

(04)接著左腿順勢向前撐起,眼睛前看,整個人便優雅地呈現蹲姿的狀態。

在 Submissions 101 裡的 Ukemi: The Forward Roll 特別強調在練習這類前滾護身時,避免讓自己的頭直接撞到地面,因為如果是室外水泥地,一不小心就會受傷。

題外話一下,這裡 Ari 穿的應該是紅色的柔術服吧,真是帥氣。雖然板板正正維護傳統的日本人覺得白包道服才是正統,更把彩色道服看成「娛樂觀眾」的一種行為。其實對於我這種業餘者來說可以穿著自己喜歡顏色的道服讓自己練習時心情更好些,不也是很美好的一件事? 白色道服就留給專業份子去磨破破吧,台灣什麼時候才有各色道服可買呢。

Nov 16, 2010

曼谷六日遊(十五)結論


不知是不是因為泰國菸盒上的圖片太過驚悚,感覺上曼谷街頭的菸民不若想像中多,菸味也很少攻擊到我。對於恨吸二手菸的我來說,曼谷還算人間淨土一塊。


據說泰國的 Pocky 口味多元,而且還有香蕉口味! 果然不錯。


提到香蕉口味,不得不讓我想起機場全家裡的香蕉麵包,從外面看來像是沒烤過的法國小麵包,摸起來軟軟的,有兩種口味,一種是奶油一種是香蕉。為求公平,我兩種都買來試試。


奶油的味道蠻香,有點像台灣的克林姆(Cream)麵包。香蕉麵包則是一打開包裝,就有一股濃濃的香蕉味跑出來,又甜又香,嗯,不,是非常甜甜到心坎裡的香蕉甜,不嗜甜者請勿嚐試啊。


戰利品啊。泰國不但啤酒好喝,配啤酒的零食也是讓人看到眼花。除了買得到紅牛,各種養顏提神的機能飲料據說也是比台灣便宜很多,有的網友還把養顏飲料拿來當水喝。因為平日沒有喝美容品的習慣,買了兩瓶試試,和可樂價錢一樣。


Pleasure Pain Healthy,嗜辣的泰國人實在難為外國人了,不過吃慣了少油多辣且酸的泰國菜,發現自己的口味變重了,真是糟糕。但是好處就是,滿足了口腹之慾又沒肥到半斤,我想這是中國菜所不能與之抗衡的啊。

切記以後出國前一定要確認機場稅付了沒,不然,當人到了機場卻發現預留的機場稅無用武之力,那樣的窮人乍富,不但不會喜悅反而非常沮喪呢。

下次還要再來。

全文完

Nov 15, 2010

曼谷六日遊(十四)泰國文化中心站

旅行的特別之處有時就在意料之外的驚喜,即使行前做好充份的準備,該上網的上網找該查書翻書看,到了目的地,還是會遇上不可預測的意外,不論是好是壞。這次因為住宿要求特多(要游泳池、要洗衣機、要交通方便、要價格公道),我和同行友人選擇了位於泰國文化中心站 (Thailand Culture Center) 的 Amanta Ratchada Serviced Apartment,雖然事後發現每天花在地鐵通車的錢有點可觀,但是因此了解了泰國文化中心站週邊環境並且樂在其中,也算一得。


說來可笑,但是我和同行友人後來發現:原來曼谷的家樂福才是最好逛的! 真是城市鄉巴佬! 坐了飛機來到曼谷,居然愛上台北也有的家樂福。但是曼谷的家樂福一來和台灣的完全不同,二來在家樂福買東西不用殺價,三來有空調有廁所,四來離我們的旅館不到二十分鐘步行距離,不論是買重的要死的啤酒還是買一定得試身的內衣都非常方便,都市住慣的人,最重視的就是生活機能,就算出國自由行的時候也一樣。


泰國文化中心站的家樂福旁邊還有三家購物商場(一家是 Robinson,一家是 Eslanade,還有一家是 Jusco),也是非常好逛。


逛有空調的購物商場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像我這種屬於半個背包客的遊客,還是先顧巴豆(台語肚子的意思)再說。泰國不愧為美食大國,即使像是泰國文化中心站這樣較為偏遠的車站週邊,也像美食街般應有盡有,早上賣早餐,中午賣中餐,晚上是夜市,還好泰國食物不算油膩,否則來泰國玩想不胖都難。

我一向愛橘色,食物也不例外,這天中午從泰國文化中心站一走出來,就看到這個賣著橘色小餅的小攤。


先以是麵皮平板煎,上面再加一層白色的奶油(吧),接著再放上內餡,顏色較深的是椰子餡(老板告訴我的),較橘的則是南瓜餡(吧)。非常小巧可愛,一個兩元,先買了五個來試試。


剛煎好的小餅外皮是酥脆的,一放進口中才發現真是人間美味,連不愛吃甜食的同行友人都連吃了三個,原本我們已走了十分鐘,後來又跑回去再買了五個,最後一個捨不得馬上吃,回到旅館才吃,此時的外皮因為已經冷卻,變得較為鬆軟,果然沒有馬上吃好吃,所以後來在機場看到很多包裝好的小餅,也沒特別想買回來吃,好味道記在心中就好,多買多帶最後總是破壞最初的美感。


然後就是這攤十指修美美面容如畫的美眉,賣的應該是蛋餅包飯。只見她先將餡料放在碗裡…


再熟練地打了一顆好俊的小雞蛋在碗裡…


接著放進油鍋裡煎煎,這時不得不注意起她的指甲,真是完美無瑕啊。等蛋餅煎好,加上配料(應該是辣醬吧),包一碗白飯,就算一餐主食了。


當然也可以買旁邊這種鍋裡的肉湯配白飯或麵條,一般攤子上都備有兩鍋肉湯,有時三鍋,總是一鍋較白一鍋較紅,基本上我從沒膽子去試那鍋較紅的,因為每次點較白的那鍋時都有點小辣,老板還硬說不辣,那麼,如果吃了連老板都說會辣的那鍋,不是會出人命嗎?


各式現調飲料,白天也有小攤在賣,一大早就來一杯又甜又冰的泰式冰奶茶,實在過癮!

未完待續

Nov 14, 2010

曼谷六日遊(十三)恰都恰週末市集

原本計畫週四到曼谷週五逛水上人家,週六就可以放開心胸逛恰都恰(Chatuchak Weekend Market)。不過,看來吾道不孤,會這樣計畫手腳又快的人也不在少數,當我想到才開始訂機票時,週四飛曼谷的機位早就劃光。也因為如此,我們的恰都恰之行成了這次曼谷之行的壓軸大戲。

同行友人良心建議:不能買第一眼就看上的東西,貨比三家不吃虧,殺價絕不能心軟。不過有些東西重覆性不高,有時第一眼看上沒買,最後想再逛回原點殺價也不是那麼容易,因為恰都恰真的太大了。


恰都恰週末市集號稱全世界最大的露天週末市集,雖說 BTS 上有一站就是 Chatuchak Park,然而,在它的官網 Chatuchak Weekend Market ,距離恰都恰市集最近的地鐵站應該是 Kamphaenpetch Station。從 Kamphaenpetch Station 一出來就可以看到恰都恰的入口。原本還有雄心壯志想要拿份地圖好好研究,一出地鐵,看到這番人海畫面,想想還是隨緣就好。


感覺上,靠近 Kamphaenpetch Station 這區的攤位,大都是泰國人在逛,較少看到外國人。


因為是露天市集,所以熱到不行,怕熱的要有心理準備。


雖然一般街頭上的泰國人不太戴帽子,但這裡賣帽子的可不少。


In House DJ。


最好先在 Super Rich 換好泰銖再來消費,因為在這裡換錢非常不划算。


可愛的像素包(因為看起來很像電腦像素啊)。


也有小動物販賣區,從阿貓阿狗到小鼠小鳥,應有盡有,這區應該也是當地人才可以認真逛的可愛動物區。


逛了一小時,連一排都沒逛完,開始認真思考要將逛過的攤位在地圖上做記號,免得逛到鬼打牆。不過這裡的攤位號碼我看不是很懂,最後還是作罷。

據說在非吸菸區吸菸罰則很重,在這裡我沒看到什麼人在吸菸,連菸味也無。


強力推薦,椰子冰淇淋,一定要試。


逛到讓人頭昏,大到似無邊際的恰都恰。


隨便一攤的米粉湯都好吃到讓人感動啊。


從早上十點逛到下午三點,感覺上連一半都還沒逛完。雖然還有很多好吃好玩的沒逛到,但是酷熱的氣候實在是體力耐力大考驗,想想還是回家好好練功,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下次再來。

未完待續

Nov 13, 2010

曼谷六日遊(十二)鐵路市集和水上市場

行程第二站是 Amphawa 水上市場,同車的一對台灣情侶似乎和媽媽導遊社另有約定,但帶我們半日遊的司機並不知情。原來這對情侶已買了晚上的泰拳門票,所以他們想趕在八點回到曼谷。唉,出來旅遊行程一定要計畫得這樣充實嗎? 原本這位台灣妹以為我和朋友也是台灣來的,我們會很鄉愿地願意配合她,但是如此一來,我們花了近三個小時的車程就這樣打道回府,而且還看不到 Amphawa 著名的螢火蟲秀? 當我只說了一句"I already paid for it"後,這位強勢的台灣妹馬上不再和我眼神交會,只顧著和司機交涉,旁邊的台灣弟也沒說什麼,只不斷在一旁嘆氣。

於是我們在船公司辦公室前方呆看他們交涉約十分鐘後,我決定不管這些意外的插曲,在確認六點開船司機會等我和朋友的情況下,我們就把這對情侶放下,自顧自去逛街了。


從網路上得知,Amphawa(安帕瓦)算是較為小型的水上市場。記得我第一次跟團來曼谷參觀水上人家時,那個水上人家應該是會塞船的丹能莎朵,然而在安帕瓦,雖然觀光客也很多,河上的船也不少,但不到塞船的程度,對於較重視旅遊品質的人來說,安帕瓦應該是個比較好的選擇。

這裡的紀念品開價也沒有曼谷的店家那麼誇張,來到安帕瓦,連我那擁有「不能放鬆的人生」的朋友也開始放鬆下來,可見安帕瓦的魅力有多驚人。


過了橋,更多的小攤。


咦黃眼黑黑忽然跑過來撒嬌,真是可愛極了。


這裡的貓咪實在過份地親人,因為靠太近動太快反而拍不好,不過倒滿足了我愛和街貓打招呼的心。

黑妹妹再見。


這家位於河邊的小店似乎在泰國非常有名,滿牆媒體的報導剪貼。因為距離開船還有一個小時,決定在此小坐一下。


點了一杯泰式冰奶茶後,再從旁邊的水上人家點了一盤烤花枝,因為新鮮所以美味。


發現隔壁桌的泰國人都在點剉冰,於是又和小姐拿了菜單,細細研究後,點了一盤泰式奶茶剉冰加麵包。這裡的剉冰完全手工剉出,接著再用碗盛起蓋下,因此會有一個圓圓的碗形。旁邊放上吃起來很像蘋果麵包的麵包,淋上泰式奶茶,加上煉乳,哇,甜上加甜,有硬硬的冰軟軟的麵包,口感百分百。


吃著喝著,開船時間轉眼到,岸上還有一位卡拉OK老伯唱著類似傳統泰文的歌曲歡送我們,天漸漸暗了下來,雨也漸漸下了起來。還好我們此行是要來看夜景點的,所以一點小雨不但不礙事反而讓空氣更加清新涼爽,不幸中的大幸啊。


來一張有速度感的行船夜景吧。


嘿再來一張。之所以選擇晚上六點的船,是因為 Amphawa 也以螢火蟲著名。因為拍不出來,所以後來就完全將相機收到一旁,專心欣賞螢火蟲。我一輩子沒見過這麼多螢火蟲,原來這裡的螢火蟲是住在樹上的,但是並不是每棵樹上都有螢火蟲群,船長(當地人)也很清楚哪個位置的哪棵樹上有螢火蟲群,而這些螢火蟲群讓每棵樹都成了充滿燈飾的耶誕樹,後來甚至有一隻螢火蟲飛進了我們的船艙裡,讓大家都非常興奮。聽說螢火蟲只會在沒有污染的環境出現,可見這裡還算淨土一塊。因為同船的都是泰國人(可見這裡對泰國人來說也是個景點),所以全程都是船長以泰文解說,一切用眼體會。

Amphawa 是個非常安靜的小鎮,船程大約一個半小時,沿河有很多餐廳民宿,看來是個可以待上一二天的好地方,也許下次可以來這裡住一晚,體會一下住在水邊的生活。


再一張模糊的行船照,收工了收工了。

中間我們曾在一個像是寺廟的地方停了一下,並得以入內參觀。裡面供奉的應該是一位圓寂後肉身不腐的高僧,因為個人沒有強烈的宗教信仰,所以感受不深,但很特別。


經過四個小時的安帕瓦之旅後,司機和他的家人(我和朋友倒像是搭便車的旅人)一邊快樂地談天,一邊將我們載回華藍蓬火車站(當然另外加了100銖),結束了我們今天的半日遊。

因為還沒吃夠,啊,不是,是因為還沒吃過晚飯,我們決定在華藍蓬火車站對面稍微填填肚子。難得的是,我們終於發現原來曼谷也有難吃的涼拌木瓜了,這裡的食物實在不怎麼樣,下次經過時如果不是太餓,還是忍一下,回到曼谷市區再大開殺戒吧。

未完待續

Nov 12, 2010

曼谷六日遊(十一)鐵路市集和水上市場


一旦坐上船,到 Tha Bang Lumphu 下船,從渡口沿著捷徑走到拷桑路大概不到二十分鐘,途中會經過一條長長的露天美食街,從頭到尾大約有五家,從涼拌到熱炒,應有盡有。


朋友從網路上找到一家台灣背包客推薦旅行社,就是位於全家便利店對面的「媽媽導遊社」。詢問之下發現小姐開給我們的半日遊價錢是一個人700銖,相較之下比華藍蓬火車站開出來的價格便宜一些,加上小姐願意翌日到華藍蓬火車站接我們,於是半日遊行程說定,終於可以放下心頭一塊石頭繼續狂吃喝啦。


說起來拷桑路上的生活機能真的很好,雖然從曼谷市中心到這裡不太方便,但是很多背包客總是會回到這裡。


這次試了一盤紅咖哩豬肉飯,小辣。朋友說這盤拌飯可以排入前三名,因為它的醬料的口感豐富,價錢公道,份量實在。


至於這家的涼拌木瓜,味道很好可惜份量很少,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老板應該是故意的吧。


各種的調味,基本上我是沒怎麼加,因為食物本身的味道就已經夠了,不需我來錦上添花。

到拷桑路的媽媽導遊社訂好明天的一日遊行程後,我們就原路坐船回到曼谷市中心,不在話下。


因為這次所選的 Maeklong 鐵路市集和 Amphawa 水上市場都是五六日才開工,所以我們第二天在約定的時間到了約定的地點 Hua Lamphong Railway Station (華藍蓬火車站)上了媽媽導遊社的小巴,開始了我們的半日遊。

從曼谷市區經過漫長的塞車,和無止盡的高速公路飆車,大約二個小時車程,我們來到了這毫不起眼卻名聞遐邇,尤其廣泛流傳在台灣背包客圈內的鐵路市集。


從外面看來,Maeklong 鐵路市集不過是個再普通不過的泰國鄉間小市集。


除了大家的攤位和貨品都放在鐵軌上,似乎也沒什麼特別,這位大姐居然還有閒情意致在看書,要不是四周鬧哄哄的觀光客擠滿了攤位間的走道,任誰也看不出這平靜的表面下蘊含多大的能量。

應該是之前的台灣客來看過覺得新奇並在網路上大肆宣傳吧,我發現這裡很多台灣來的同胞,甚至還看到雄獅旅遊的導遊,拿個小旗帶了一團的年輕台灣人緩步走來走去。很多看似專業的同胞(因為相機都很大)紛紛尋找最好的位置等待拍照,我朋友卻頻頻問我這鐵路市集到底是真是假,空氣是寧靜(當地人)又凝重(觀光客),比等垃圾車的台北人還要緊張。


在完全不預警的情況下,忽然間,攤販們全都起身了,接著以疾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頭上的遮陽蓬全收了起來,這位愛讀書的大姐也不忘把她的粉紅塑膠椅拉到帳蓬的下方,陽光頓時顯得剌眼。


另一個方向的攤販們也都各就各位了,鐵軌中間的那群觀光客,就是之前和我擦身而過的同胞們,尤其是中間那位台灣女孩,非常地大膽而敬業,待在鐵軌的中間久久不願離去。


果不其然火車真的來了,我想那位白衣台灣女孩應該還是堅守崗位不肯離去,黃黃的火車頭發出了幾聲重重的喇叭聲…


轉眼間火車已經到了眼前,車速並不是很快,但是因為靠得太近,一切顯得瞬息萬變。


又近又急…


其實很多攤販的貨品根本沒收起來,因為火車底盤高,完全傷不到他們的貨品。


感覺上不到一分鐘的時間整節火車就這樣過去了。火車前腳剛走,攤販們後腳就邁了出來,架蓬開工繼續營業。


一切又恢復平靜,就等下一班火車的到來。火車的時刻表為 06:20,08:30,09:00,11:10,11:30,14:10,15:30,17:40,雖說我們目睹的是三點半的火車,天色還早,但是因為行程計畫還有下一站,所以我們和媽媽導遊社的司機及其家人,馬上就坐回他的小巴,繼續我們的半日遊。

雖然只有短短半個小時,雖然拍了一堆連拍,仍然無法表達出鐵路市集的緩慢和速度之間的那種衝突,泰國人真是一種奇妙的民族。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