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 30, 2014

蛇年應景學胡琴(十四)

最近在很短的時間內,連續被兩位老師(二胡和宮拳)念說:想太多了(學胡琴十三裡就說過了)。我想(啊不要再想了),也許因為音樂和武術都具有一種持續動作的特性,讓我這個從小就習慣坐在桌前動眼動筆的人不太適應。

二胡老師說,音樂要出手才會有聲音,不能光用看的(哈哈因為我常用眼睛在尋找第一個音的位置),而且出手前先想清楚,一旦出手後就不要東想西想,聽起來和我在宮拳課堂上遇到的瓶頸有些類似。因為在學習器樂時,必須強迫自己要有某種程度上的穩定性和協調性,接著,又要想辦法放鬆和輕鬆,卻又不能完全恍神,否則在我現在這個初學的階段,很容易就會荒腔走板。看看這樣的形容,會不會讓人覺得學音樂和學武術其實是同一件事呢(又想太多)?

這次上課時二胡老師心情特好,示範了一下現代指法的練習法,他說,早期並無此種二胡指法,因此演奏上會顯得較為單調。現在的人將西洋樂器的指法融入二胡彈奏中,算是一種活化的表現。

Jun 19, 2014

宮拳有感(106)刀


北捷案發生時,武癡老師在宮拳課堂上也應景地提到一些奪刀技巧,於此同時,又正剛好看到那血漿看似不用錢的漢尼拔 (Hannibal) 第二季完結篇,才忽然想到原著裡的漢尼拔醫生其實是位哈爾比刀(Harpy Knife)愛用者,在電影裡曾在扒手身上完美使用過。然而電視上(第二季第十三集)的漢尼拔卻明顯地以不正確的方式(或說是隱諱到極點的方式)來傷害他人,我想,這麼刻意的錯誤,顯然是經過了深思熟慮,最後決定以不要教壞電視機前的小朋友為優先的方式出演。

練習時我們用的是必殺師兄提供的黑色練習刀(Cold Steel Training Knife),其實奪刀練習對我來說相對不是那麼有趣,因為我明白一旦當我面對真刀時,反應和態度一定和練習時完全不同,不管我有多熟練。也因此在練習奪刀時,我常苦中作樂地以很誇張的動作東刺西刺,沒想到竟成了快拳師弟口中的「鬼娃」,唉,練習中得以自娛娛人也是不錯的啦。

題外話。在宮拳課堂上,個子較小的人好像比較感覺不到鬼娃(電影上的角色)的可怕,反而是個子較大的人,尤其是課堂上的六呎俱樂部成員們,比較害怕嬌小快速又心狠手辣的鬼娃。個小如我如黑傑克如快拳,似乎比較怕被哥斯拉級的巨獸一腳踩死,而比較不怕鬼祟的鬼娃哩。

前陣子就開始學習的手部按摩,算一算學了也超過半年了。直到如今,幾乎大家都上手了,除了我。我發現大家都很有天份,偏偏我怎麼學都學不會,不知是不是和我從來不愛按摩不去按摩也不幫別人按摩有關,唉。

Jun 17, 2014

阪京良一週行(八)中之島及其他


中之島站,最靠近SKY家的地鐵站,因為離住的地方近又的確有東西可逛,於是我們這個懶人版自由行也花了快二天的時間(因為其中還要加上回家吃中飯及睡午覺時間),才把附近景點點認真看完。

藍1:中之島站出口
橘2:堂島大橋
橘3:福澤諭吉誕生地碑
橘4:中之島圖書館
橘5:中央公會堂
橘6:玫瑰花園


我個人很喜歡中之島站的規畫,雖然裡面不時出現的「假鳥歌聲」(fake bird singing)讓我覺得多此一舉,但是其間的大面積木板裝潢及少少旅人(也許後者才是重點),讓每天至少行走來回兩次的我感到十分舒服。


幾乎每天都會從中之島站走到SKY家,之間經過的堂島大橋的石柱上,還留有當年美國轟炸大阪時的痕跡。


有沒有 Resident Evil 第一代的大廳的感覺啊?

最近中之島圖書館外部在整修,所以沒法拍到正門。SKY說這座圖書館現在放的多是較為專業的資料,像她借的閒書都不是從這裡借的。


整座圖書館內唯一可拍照的地方便是這個惡靈古堡大廳了。


當然這個穹頂也是非常經典,有很多小小的細節可以研究。


中央公會堂。維基上提到了此棟建築是由股票經紀人岩本榮之助捐款建造而成,不過卻沒提到KIMIKO媽所說的後續小故事。岩本榮之助當初是因為買賣股票賺了大錢加上出國訪問時受到影響,於是捐錢蓋了一棟東西合壁的建築(嗯,感覺上有點像臺北的總統府)。不過後來經商不順,最終以自殺結束了生命。


也許因為是非假日,裡面的遊客並不多。


日本人會為了擺一個小印章就放一個專門的小桌子,近年臺灣許多小景點也流行這樣的擺設,不知是不是受到日本的影響?


接著我們走到了玫瑰花園,要不是因為僅有十步的距離,否則平常的我應該是對玫瑰花園沒太大興趣的。有趣的是,即使是在開放的空間,日本人也是或小小聲,或專心仔細地欣賞著花園裡的花朵,不慌不忙,也沒有人因為看花拍花(替花拍照)就擋了別人的路或是造成他人的不適,每個人都保持一個安全的距離,讓人非常放鬆。


逛完了中之島部分,先回家吃個飯,下午再出發。


到了大阪城易守難攻的山里口。這天天氣不好,所以遊人很少。


到處都是巨大的石頭和做作的樹木。


不是蓋成正方形的大阪城,真的很陰險哦。


逛完了大阪城,我們到了斜對面的上方浮世繪館,這是全世界唯一一座長期展出上方浮世繪的美術館,值得一看。


江戶時代的大阪和京都便稱為上方,這裡展出的上方浮世繪多為木板套色版畫。由浮世繪的構圖和其說故事的手法,完全可以感受到日本文化裡那種非常適合定格和文字解說的格漫,也就是近代的漫畫文化。

不論我到哪裡都是鄉音縈繞的阪京良之行,終於,在上方浮世繪館裡,完全看不到同鄉的影子,只見靜悄悄的日本人,小心翼翼地欣賞著浮世繪。

Jun 13, 2014

阪京良一週行(七)寅壱風格

這次出發前,我就遙寄一些我心目中的必遊地點給SKY,其中一個地方,就是販賣地下足袋俗稱忍者鞋的店家。

SKY是一位優雅的淑女,自然和這類型的店家完全沒有交集,我想這次我的這項要求對她來說一定是個難題,不過在她的完美主義心態之下,我這近乎無理的要求,她居然也替我達成了,真是了不起。


經過搜尋,SKY在她家附近找到了一家可能販賣相關產品的店家。第一次去的時候,是抵日第二天,因為前晚班機延遲,在睡眠狀況不是太好的情形下,我頭昏腦漲地跟著SKY走了近二十分鐘來到這家「丸隆商店」。


門口有一個很大的力王廣告牌。話說力王是日本專做地下足袋的廠商,也就是少數幾家產品上會印有 Made in Japan 的牌子之一。


從門口望進去,感覺和臺灣的五金行有些類似,很多很多小東西。不過,再往裡走,就會發現各式各色的地下足袋了。


丸隆的老板非常親切,雖然我可以從他的眼中感受到他對於我專程跑來買地下足袋還說這是流行感到百思不得其解,不過他還是很客氣地招呼我試穿各家各式的地下足袋。


因為我的腳比較小,力王最小號對我來說還是有些寬鬆,試了幾雙之後,最後我還是買了不是 Made in Japan 的 JOG。


離開前,老板看出我對於日本工作服有一種特殊的品味,於是他又送了我幾本工作服目錄,對於從未涉足此類商家的SKY來說,這本工作服目錄在她眼中居然像是 A & F 牌的目錄,讓她看得瞠目結舌。之後當我們把目錄拿回去給KIMOKO媽看的時候,同樣是從未涉足此類場所的KIMOKO媽也是看得歎為觀止,沒想到工作服目錄也可以當成時裝目錄來拍攝。


經過SKY解釋,寅壱風格( TOBI Style) 代表的就是這類工作服飾的一種風格,日式的工作褲看似像是中國的功夫褲,然而在收腳的部份差異很大。比較起來,其實日式的設計及作工相對來說是較舒適和嚴謹的。今日所見到的改良式功夫褲,應該是為了省成本和便利性的關係,褲腳處是以鬆緊帶縫製。而傳統寅壱風格工作褲的褲腳,則是一排鈕釦,近年則改為拉鏈或調整帶。


直至今日的日本社會裡,特定性質的工人還是會穿忍者鞋上工,不光是給祭典人員專用或是像我這種審美觀特異的人穿戴。


人力車車伕也穿著偶蹄目忍者鞋,應該和其抓地力強及小沙小石掉不進鞋裡有關。不過車伕穿的忍者鞋鞋底明顯厚重許多,而鋸木工人的忍者鞋則是又平又薄,我還在大阪市的玫瑰花園內看到一個穿著園藝型忍者鞋(底部防水)的工作人員。由於醉心園藝的女性不在少數,所以園藝型忍者鞋甚至還有彩色系列(紅的綠的和紫的),連SKY看了都心動。

話說,這位滿面笑容的人力車車伕,因為正在上坡路段,倒著拉車應該是較為省力又不易受傷的辦法吧。而且,如此一來,車伕和乘客就會面對面了。通常這裡的車伕會利用這個機會,充當起導遊,開始解說。看看這些年輕的車伕可以一邊聊天一邊拉車,舉重若輕,令人佩服,和我在蘇州上海常見到的中老年車伕不可同日而語啊。


至於寅壱風格的工作服,也許還是需要一點時間,我才敢穿上臺北街頭吧。不過對於日人工作時穿戴整齊,在我看來也是非常優良的習慣,比起臺灣工人動輒抽菸嚼檳榔甚至衣衫不整當膀爺的行為,日本的確是個先進國家。

Jun 11, 2014

阪京良一週行(六)最親人鹿和最大木建築


如果從大阪出發,京都和奈良並不在同一個方向,因此我們先去京都,從京都回來休息了二天後(簡直是懶人版自由行),又重新「遠征」去奈良啦。


這天早上一起來,約七點左右,在一頓豐富的早餐(澱粉類未入鏡),聊天休息放空等等,看來此行不光是懶人版也許也是老人版自由行?


行前,約十一點左右,KIMIKO媽又準備了一份日式涼麵替我們送行。話說,雖然此行肚子永遠滿滿滿,回到臺北後卻發現我的體重不增反減,可見健康飲食真的很重要。


經過兩天的休息(加上之前四天的無腦跟團),我腦中的全球定位系統(GPS stands for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終於開始活動起來了。這天往奈良的路上,當SKY買車票時,我也比較認真地開始記錄了。和臺北捷運一家公司一票到底的思考模式相比,大阪的地鐵網相對來說非常複雜。由於SKY家住在京阪中之島線上,記得第一次我自己找車坐時,在大阪車站的路線圖上居然找不到這一線,其驚駭程度可想而知。


從大阪到奈良約一個小時的車程,上了車我就心安了。我在車上看到了一位穿著整套三件式條紋排扣西裝,還戴著一頂紳士帽,讀著創世紀的先生。在臺北生活了這麼多年,我從來沒在臺北大眾運輸上看到這般著裝整齊的男子,因此這次遇上這位認真的教徒,也算奇遇。


像我這種對日本觀光文化毫無涉獵的人自然不知道奈良之鹿的故事,因此看到的時候著實嚇了一跳。我還特別跑去摸了一下鹿茸,感覺很特別。


這裡的鹿長時間被人類和善地對待,因此幾乎所有的鹿都不怎麼怕人,尤其對破壞力超大的孩童也毫無戒心,可見牠們對人類的信任。


公園內到處販賣著專給鹿吃的小餅乾,但是,其實鹿並不愛吃(當然有些餓得慌或嘴很饞的例外),又被我抓到日本人詐騙觀光客的實證。


後來我發現,有位歐吉桑所拿的一種果子,才是鹿們的最愛。歐吉桑很大方,一大袋的果子常會和學生分享,讓學生也享受到親手餵鹿的快樂。


在我一直跟隨的「騷擾」之下,歐吉桑也和我分享了幾顆果子。後來我又陸續看到幾位拿著相同袋子的歐吉桑四處餵食,我懷疑,也許這些人才是當地負責餵食鹿群的工作人員,這些果子才是鹿群的主食,街上那些販賣鹿食小餅乾的小販不過是騙觀光客的錢的工具之一,嘖嘖嘖。


好吧,其實我來奈良的重點不是鹿,而是東大寺,這座世界最大木造建築。依照慣例,這裡的學生和觀光客也是多到嚇人。


相對於臺式的不尊重古蹟風味,日本人保留古物原汁原味的精神和觀念倒是深得我心。東大寺其間有幾尊超大木刻神像,全部都保留原始木色,莊嚴間怡然自在,讓人肅然起敬。


奈良的幸運物,一位長著鹿角的小沙彌。據KIMIKO媽說,當年這個幸運物出爐時,眾人一片嘩然,長著鹿角的小沙彌? 這是什麼鬼東西啊? 不過,也就是因為他的特異獨行,反而造成轟動得到眾人的關注,後來奈良也沒有推出新的幸運物,反正就是他了。


話說我在阪京良三區很少看到邊走邊抽菸(或是邊走邊吃)的人,原來日本許多城市都有禁止路上抽菸的規定,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一個規定,因為當大家都定點抽菸時,亂丟菸蒂的行為就明顯減少許多。


從奈良回大阪的路上,因為要在鶴橋站轉車,應KIMIKO媽要求,我們順便到所謂的韓國街上買了一些韓國泡菜。鶴橋站旁的韓國街,和日式的市場相比,顯得較為擁擠髒亂,和臺北的傳統室內市場有些類似,感覺像是到了另一個世界(或說有種回到家的感覺?),空氣中充滿了韓式食物的味道(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破壞了家的感覺啦)。原本我們計畫到KIMIKO媽習慣去的店家買泡菜,可惜到的時候他們已經休息,只好換另一家,不過對我來說,韓國泡菜只要是新鮮,好壞我似乎分不出來啊。

Jun 9, 2014

阪京良一週行(五)最大鳥居伏見稻荷大社

從京都回大阪的途中,我們「順便」去伏見稻荷停了一下,原因為何? 因為還算順路又有人好奇嘛。


一來這個景點就一條路,再傻再不用心也不會迷路。二來,我個人認為,這是個來過一次就足夠的地方,因此,SKY送我們到了車站,指引好方向後,她就在伏見稻荷車站附近,找了一間怡人的咖啡店,坐下休息不和我們同行了。


老實說,沒參觀過伏見稻荷大社之前,這裡對我來說,不過就是一座沿山而建鳥居又不斷延伸的神社,如此而已。但是當我到此一遊之後,我對於低調沉穩的日本人如此愛用鮮橘色倒是感到非常驚訝,而且對於他們深具商業頭腦的遠見非常佩服。對於亮橘色鳥居滿山滿谷的奇異景色,我比較沒有感觸,反而是長得像狐狸(應該就是狐狸吧)的稻荷神使者佔據了不少記憶體容量。抵日以來一路看到許多臺灣觀光客,在各處神社大肆採購看起來都差不多的繪馬和御守(哈哈我是這次遊日期間才知道什麼是繪馬什麼是御守哩)。看著他們購物袋內的戰利品,我都沒有什麼靈感,好不容易看到伏見稻荷的狐狸時終於勾起我的購買慾了,卻沒看到我想買的狐狸類型,只得空手而回。


好吧,就是很大的橘色鳥居,然後很多很多,還有也是很多學生很多觀光客。


剛剛走進由橘色鳥居形成的長廊裡,的確有一種特別的感覺,但是走了一個小時後,像這樣沒有什麼太大變化的景色,對於完全沒有宗教背景支持的人來說,視覺上開始感到疲乏,難怪SKY選擇在山下等我們了。於是在一處充滿石燈籠的岔路,我們就轉彎下山就算到此一遊了,其實並未花兩個小時走到山頂,所以伏見稻荷頂端長什麼樣子? 問谷哥即可。


風塵僕僕在京都吃完中飯,下午逛了一圈伏見稻荷大社,晚上終於回到甜蜜的大阪客居處,KIMIKI媽特別鋪上橘色的桌布,來上一頓清爽宜人的生魚片白飯晚餐,替我們結束了我們這快馬加鞭少眠少休的京都之行。

簡單來說,有鳥居的就是神社,有三重塔或五重塔的就是寺院。進階一點的解釋則是:祭祀神靈的殿堂就是神社,供奉佛像本尊的就是寺院,就我的理解,大致如此即可分辨神社和寺院之不同。

Jun 7, 2014

阪京良一週行(四)金閣寺京都大學清水寺


除了京都的金閣寺是指定景點,其他地方都是興之所至全憑SKY作主,個人完全沒出意見,有點跟團的感覺。

京都是個古城,想當然爾歷史小故事眾多,KIMIKO媽身為大阪人,卻是在京都念的大學,加上大阪到京都約一小時的短暫車程,使得她們一家對於京都也有著不凡的熟悉度,KIMIKO媽不但告訴我在京都何處是坂本龍馬遇剌地點,何處是羅生門發生地點,甚至四神五社(東青龍:八坂神社,西白虎:松尾大社,南朱雀:城南宮,北玄武:上賀茂神社,另加平安神宮:平安遷都1100年記念所建造)的由來。由日本人口中聽到這些歷史,真是花錢也買不到的深度知識。


金閣寺算是京都著名景點,即使這天天氣很差(時而大雨時而大晴),金閣寺周邊交通還是人滿為患水洩不通,旅遊品質不是太好。直到走到和金閣寺隔池遙望之處,才稍稍感受到一絲絲金閣的輝煌,和些微做作的矜持。


老實說,日式庭園好處說來是乾淨整齊。但是在偌大的戶外空間裡,幾乎看不到一棵完全自然生長的樹木,在每一棵樹上都可見到人為的影子,日式壓抑可見一般。


在京都的金閣寺裡,我看到了此行之中最髒亂可怕的廁所。可見觀光人潮一多,品質自然就顧不得,舉世皆然。匆匆走過金閣寺之後(人潮之洶湧也實在讓人很難靜心久待)。由於有熟人帶路,我們直接就坐著公車從金閣寺到了京都大學。


坐在京都的公車上,我發現車內貼了一張不算大的貼紙,請教過SKY之後,才知道原來是京都市內公車一日票,鑑於我們這天會坐很多次公車,而坐一次要230円的情況下,一張500円的一日票實在划算。不過這種明顯有利於觀光客的優惠,居然沒有英文說明,連SKY都覺得,京都人這點實在很賊。


京都大學是座擁有百年歷史的大學,非常適合雨天漫步,在校園中撐傘緩步,稍微抒解了一下剛剛被人群包圍後的緊繃情緒。


接著我們又馬不停蹄地坐著公車到了清水寺,同樣也是一堆人,學生的數量尤其可觀。


京都有著和臺北類似的盆地地形,和蘇州一樣,京都也有建築高度限制的規定,而京都最古老寺院的清水寺則位於山腰之上。爬了半天(倒不是高度問題而是遊人實在太多又下著雨)回頭一望,京都美景盡收眼底。


聽說以前從清水寺往下望,只會看到屍横遍野,因為高聳的清水舞台當初蓋這麼高原因之一只是為了方便大家丟屍體。


爬高之後自然就是下樓梯,哦我最討厭下樓梯,尤其是雨天裡的戶外樓梯,還好清水寺的戶外樓梯雖然濕卻不滑,大概是遊客如織滾石不生苔的關係吧。


走到古時疊屍體的地方往上看,才會感到清水寺的偉大,尤其完全不用一根釘子搭建而成的六層炬木木臺,更見功力。


從清水寺走回旅館的路上,我發現了這個可愛的櫥窗。除了常見的招財貓,還有難得一見的站立式的雙貓木刻。經SKY翻譯後,才知道原來那背對我們的雙貓是非賣品。


在京都街頭可以看到很多穿著整套和服(包括襪和鞋)的女子。不過經過我仔細觀察以及不經意地擦身而過,我發現,其中很多穿著和服不良於行的女子都來自寶島臺灣。久而久之就可以看出,其實和服顏色愈豔麗的,愈有機會是那些穿一日租和服的外籍女子,反而是那些顏色素雅,甚至在素色和服外面還會罩上一件和服專屬雨衣的和服女子(當日下大雨),才是真正的京都在地人。SKY也說,在京都,其實有很多像是教插花的、教茶藝的(好啦日人稱之為花道茶道這我也知道)的傳統技藝老師們,通常會穿著傳統和服教課,因此我們才會在京都街頭上,看到這麼多真真假假的和服女子。


看到前面一群呆呆的西方觀光客横衝直撞,我就非常慶幸自己有個在地地陪。


京都因為木造房子多,因為每家門口都會放一個防火用水桶,這家還養了一隻兇巴巴的柴犬,有一種蓄勢待發的狠勁。

行前,KIMIK媽曾和我們說,當我們在京都漫步時,如果幸運的話,也許可以看到上班途中的 Maiko (舞妓),也就是藝妓見習生。當我們以英文來討論藝妓文化時,因為我比較熟悉的名稱是 Geisha,講了半天,我才知道原來關東關西對於藝妓的說法(或說發音法)不同,而傳到歐美的是以關東說法為主。

可惜在京都的二十四個小時內,我們都無緣見到走路上班的年輕舞妓,在大葉高島屋吃了一碗京都風的拉麵後,我們就啟程回大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