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詠春課發生回流現象,出席率忽然回升,害我又喪失了許多練習巴柔的機會。當狄師父第一次教完巴柔之後,我和蕭格格就各自苦思親朋好友中,有誰可以熟識到又柔軟到可以一起試練巴柔,就算夠熟,通常一般正常人對於這種「要不要陪我來練一下巴柔」的問題一定嗤之以鼻,接著就會說,「哎呀不會有人想對妳這樣的啦」,就像以前我只是想和同性友人試試我對熊抱脫逃的能力時,也會被念,「沒人想熊抱妳的啦」,真是一種二度傷害。當然這樣肢體防身術式的訓練,對女性來說絕非易事,這就回到穿著暴露的女性是活該被劫色言語露骨的女主持人就應該被家暴的大男人論點,或是打不過女人是因為好男不和女鬥,不提也罷。
在狄師父的黐手世界分為兩種人,一種是攻擊性強的主動型,一種是防禦性強的被動型。就兩年來詠春班上遇到的同學來說,70%的男性都是天生主動人,只有功力高強之後才會漸漸收斂成被動人。而女性則90%都是被動人,只有極少數個性強悍暴力過人的主動人。在狄師父看來,他自己是個被動人,而王戰將和陳小龍就是標準的主動人,王戰將更是所謂的溜溜人(slippy),永遠只在乎速度不在乎角度。在狄師父因材施教的觀念裡,通常主動人應該試著多防少攻,免得愈攻愈火,而被動人應該強迫自己多出手,免得老是處於防守劣勢。
而在我的黐手世界裡則有另外兩種人,一種是默然型,一種是釋義型。像陳班長就是典型默然型,常常埋著頭悶著聲地黐手,偶然打到人或被打到頂多說一聲「對不起」和「還好是被妳打到」,基本上不太講話。而我就是標準釋義型,常會以假想實戰的狀態配上口頭的描述推演黐手的過程。當默然型遇到默然型自然就會一直馬不停蹄埋頭苦黐,有時愈黐愈烈一不小心難免擦槍走火,不過,至少學到東西了。而釋義型遇上默然型應該算是較好的組合,因為可以黐黐停停,停一會講沒兩句再繼續黐。但是當釋義型黐到釋義型就很危險了,尤有甚者甚至黐沒兩手就開始推理,搞到最後成了標準的「講手」,對我來說實在不太好,畢竟大家是來練習黐手的,不是來練習辯論技巧的。最近的我比以前的我稍稍收斂了些,不過一皮起來還是會滔滔下去,有時動嘴總比打嘴好。
Apr 19, 2010
習詠春有感(157)溜溜篇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