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 30, 2013

宮拳有感(八十五)搶

相對於拿刀的歹徒,拿著較大較長較粗的棍的歹徒,猛一看到時雖然可怕,但是,當我經過一些基本的奪棍訓練後,仔細想想,還是刀子可怕,即使刀子小小棍子大大,有時尺寸並不重要。


想當初也是看到媒體上播出的夜市亂停車霸王稍不順心就拿出車上預藏鋁棒猛揮的畫面,才會在宮拳課堂上提出「如何面對手拿球棒的歹徒」的問題。經過幾次的奪棍演練後,感覺有二,第一,拿球棒的歹徒比拿刀子的歹徒容易解決。第二,如果拿球棒的人沒有拿棒打人的經驗,通常還不如空手。

逛市立圖書館時一時無聊開始尋找起有關女子防身術的書。不知是錯置還是誤會,女子防身術的書居然放在「減重」一欄,真讓人啼笑皆非。不過,當我稍微認真地翻讀一遍之後,我發現這本女子防身術裡充斥許多重量訓練和基礎體能訓練,真不可思議。也許照表操課幾週後,真能達到瘦身的目的,之前倒是錯怪了館方,也許這真可視為一本減重專書。

Aug 25, 2013

宮拳有感(八十四)淡定


之前一直不明白,武癡老師和師兄們所謂「放鬆到了一定的程度力量就會出來了」的意境到底為何,師兄們對我那「雖然小小的但是有力量出來了」的招財貓手臂的形容我也不是很理解。就算比我晚一陣子才加入宮拳學習的幼幼班師弟們,因為夠放鬆也有力量出現(簡稱放鬆力),但是因為他們過於高頭大馬,我對於他們那種的「放鬆力」,感覺不是很直接,因此對於「放鬆力」的力度一直感到疑惑。直到個頭相對小支(和個個超過180的六尺俱樂部相比)宮拳學齡和我相差近一年而且只有暑假才來上課的郭蛋頭,最近也開始產生了「放鬆力」時,我終於明白,什麼叫「放鬆力」了。

話說之前在武癡老師「活教」我卻「練死」所以練到人僵的問題,經武癡老師提醒,我發現心理上的緊繃其實也會影響生理上的放鬆。因為被害妄想(其實應該是過於敏感),處在人群中(超過三人就算人群)就會有點上緊發條的我,最近開始以沙包師兄的學習態度做為我的放鬆榜樣(role model),尤其是他那「管他咧手」的接招出招態度。一旦以意念帶入那種不以為意的心理狀態時,我忽然發現,接起大支師弟們的拳頭時更感輕鬆,而且,相對的,大支師弟們終於有表情了。

Aug 21, 2013

宮拳有感(八十三)奪

面對持刀歹徒,首先就要放鬆,才知如何應對,然後設法逃跑。


近二個月來的宮拳學習除了最重要的放鬆練習和招式練習外,也加入了一些近距奪刀的練習。對於初學的我來說,基礎奪刀其實就是近身擒拿,武癡老師認為,把刀具加入擒拿的練習,對於擒拿動作的精準度有其加分的作用。

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提到盧師公的害死你的自殺式奪刀術,雖然我對格主平均來說的中心思想,持有南轅北轍的觀念,不過就其防身和一般競賽的問題,必須承認格主的確見多識廣。說實在,防身術的重點果如所言:一是想辦法逃跑二是攻擊要害後逃跑三則還是逃跑,尤其是遇上那種沒學過武術的亂砍歹徒更該以「逃攻逃」三步曲應對,因為亂砍歹徒的不可預測性有時比練家子更可怕。

Aug 17, 2013

宮拳有感(八十二)死活

從以前學習詠春和柔術的經驗裡,我養成了實事求是一步一腳印,一種較為刻板的練習模式,和我近來初學二胡,那種半機械式的感覺有些雷同。然而,習宮拳其實和學畫畫有些類似,動作沒有絕對,意思到了就好,是「一筆畫下去有沒有達意」而不是「一個音出來不是對就是錯」。話說回來,就是活練和練死的問題。

從太極學習中,我發現了武術的趣味。從詠春學習中,我見識了男性的蠻力。從柔術學習中,我了解了近身的好處。在我覺得,必須有一定程度的經驗累積,才會有「不需要思考下筆(出手)如神助」的豁達。

Aug 16, 2013

蛇年應景學胡琴(八)

相對於音樂人的童年,畫畫人的童年應該是較為快樂的,至少學畫畫的小孩不會因為一直犯錯而被老師責罵。


對於第一次學習樂器就遇到沒有琴衍的二胡,音準問題著實讓我困擾。在我過於信任及習慣視覺的情況下,我發現自己的聽覺常處於備而不用的狀態。二胡老師說,對於初學者來說,音準並不是最重要的。只顧著看調音器,除了耳朵沒打開,眼睛無暇觀察推拉弓的右手和按音階的左手,所有比音準更該注意的都無法注意,發出來的音也僵了。

所以,暫時,一個音,就讓它走吧。

Aug 11, 2013

不變

彷若昨日才發生,轉眼二十年已過去。據說男性的聲音,在青春期的時候定型,之後終其一生聲音都不會有太大的改變,而女性的聲音,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所變化。不過自然定律也是因人而異,有的人就是如此蒙天恩眷顧,不但年輕時有好聲音,年長時好聲音也沒消失。


當年難得一見的夜視版本,在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因為取得容易,反而顯得不那麼稀罕了。記得這是我看到冰島國寶 Bjork 的第一支音樂錄影帶(對,當年還稱之為錄影帶。不過當年看到的是白晝版),對於其中的髮型始終念念不忘(要不是我髮量太多又太粗…)。今天看來也許這是一支不怎麼特別的MV,但是二十年前這也算驚世駭俗了,尤其歌詞裡提到女性也有情慾,對於某些衞道人士來說,其驚嚇指數應已破表。

Big Time Sensuality

i can sense it
something important
is about to happen
it's coming up

it takes courage to enjoy it
the hardcore and the gentle
big time sensuality

we just met
and i know i'm a bit too intimate
but something huge is coming up
and we're both included

it takes courage to enjoy it
the hardcore and the gentle
big time sensuality

i don't know my future after this weekend
and i don't want to

it takes courage to enjoy it
the hardcore and the gentle
big time sensuality



當年我就非常喜歡 Violently Happy 的 MV,大概是因為以前還沒有 CSI 這類血腥科學的影集,讓個人內心的視覺暴力無處宣洩。之後華人圈的女歌手開始跟隨 Bjork 的腳步,自不在話下。直到今日,還有人拿嗶嗶嗶來作文章(奇怪的是 MV 裡少了這一段只在 Album Version 才有嗶嗶原音重現2:38),人家二十年前就唱過了呢。

The Professional (台譯:終極追殺令,真是很難記)裡有一段大殺手訓練小女孩和小女孩教育大殺手的過程,其背景音樂就是 Bjork 的 Venus as a Boy,飾演小女孩的 Natalie Portman 是位童星出身,卻難得在長大後仍保有兒時那種特殊氣質的演員,對於這種狀況感到的無解和無奈,唉,有空再說。

出了第一張個人專輯(1993)的二年後(1995)就出了第二張 Post,其中出現了這一首有古意的 it's oh so quiet,再過二年(1997)第三張專輯裡的 Joga,讓人見識到電子音樂也可以寬廣無限。##ShowAll##

Aug 9, 2013

注意! 你可能患了注意力缺失症! 全新策略療癒六型ADD

哇好長的一個中譯名:注意你可能患了注意力缺失症全新策略療癒六型ADD(英文原名為 Healing ADD: The Breakthrough Program That Allows You to See and Heal the 6 Types of ADD)。話說台灣的出版商,有時為了吸引讀者的注意,習慣將書中所有的重點甚至有點聳動的書名一股腦放在封面,實在是低估了讀者的能力。


成年之後,才發現包括自己,身邊很多的人都有注意力缺失症的徵兆。身為注意力缺失者,有時做起事學個東西時因為很容易分心,實在有點困擾,因此對於如何克服此一問題讓自己的生命可以創造更大的成就(這也是注意力缺失者的徵兆之一,總覺得自己的一生可以擁有更大的成就)感到好奇。間或只是為了了解身邊的家人或友人一些脫序不可理解的行為,於是我持續尋找有關注意力缺失的書籍,終於找到這本目前看來較為合理的心理叢書,雖然已是近十年前的資訊。

這本2002年就出版的心理學叢書直到2011年才有中文初版,應該和社會進步的速度有關。記得以前的人生活只求溫飽哪來這許多心病? 每次看到美劇裡的美國人各式各樣的心理疾病(從戀童戀物到各種名稱的心理變態),原本還慶幸台灣人的心理還蠻健全的哩,殊不知當時只是還不夠飽夠暖所以沒時間思淫慾,或是沒時間專注在一般看似無害其實事關重大的心理問題,像是注意力缺失症。

簡單來說,注意力缺失症患者就是自體製作多巴胺功能失調的一種問題,這就是為何很多注意力缺失症患者容易抽菸吸毒等的上癮問題。從這本書裡,至少可少確認,雖然沒有過動症狀也可能有注意力缺失,雖然有注意力缺失卻也會過度偏執。和一般研究注意力缺失的心理書籍最大的不同是,這本書將注意力缺失患者分為六大類(當然是分得愈細說中的機率愈高,標籤作用實在有趣):
第一型:典型注意力缺失(分心、過動)
第二型:渙散型注意力缺失(沒有過動傾向)
第三型:過度集中型注意力缺失(過度憂慮、好辯)
第四型:顳葉型注意力缺失(暴躁、輕度偏執)
第五型:邊緣系統型注意力缺失(長期輕度憂鬱、消極無助)
第六型:火環型注意力缺失(以上五型的綜合)


和其他的心理叢書相比,這本書最特別的地方即是以「看得見」的單光子腦部斷層造影(SPECT: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的影像來解釋何為注意力缺失者及注意力缺失者和一般人腦部活動的不同點在哪裡。同時這也是我第一次讀到,終於有人把注意力缺失過動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裡的注意力缺失和過動分開看待,成了注意力缺失/過動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就像以前的人一直以為注意力缺失患者是一種道德缺陷,直到近年才明白原來是腦功能失調。

作者亞曼醫生(Dr. Amen)經常把「注意力缺失症」想成「腎上腺素分泌不足傾向」,因為注意力缺失患者難以忍受枯燥乏味的事,但這並非出於自願 p033。他在書中特別提到:容意分心跟注意力短暫不一樣,指的不是無法維持注意力,而是對環境過度敏感。難怪,對於隔桌人「超級大的咀嚼聲」或是樓下鄰居「超級大的聊天聲」一般人都不以為意我卻覺得別人超級失禮的一些超敏感行為,在此終於找到了答案。

除了容易分心缺代組織力(空間及時間)也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這本書裡提到一個很有趣的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定律:從有秩序狀態走到無秩序狀態。

另外像是做事有頭無尾自我監督能力欠佳,都是影響生活品質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改善顯得刻不容緩。這本書以「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來分析注意力缺失症的形成和改善的方法。比如說形成的原因裡的生物因素包括:遺傳、頭部創傷、接觸有毒物質、荷爾蒙、吸毒、飲食不均衡和缺乏運動等 p039~p043。

至於如何治療,或是改善自我注意力缺失的問題,書中也是以生物心理社會三方面來解釋,生物因素方面像是減少咖啡因和尼古丁的攝取量(咖啡因和尼古丁會減少整個腦部的血流量,導致ADD症狀日漸惡化。p209),保護你的頭,改變飲食習慣(除了第三型ADD,所有ADD類型都可以藉由攝取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方式獲得改善),高強度有氧運動,少打電玩(唉),藥物治療,服用營養補充劑,神經反饋治療,睡眠策略。心理因素方面則是消除自動化負面思考,標靶心理治療,破除錯誤觀念等。而社會介入措施(p216)較為複雜需要身邊的家人和友人一起配合才能辦到。

本書花了不小的篇幅談到飲食控制,注意力缺失患者加上大量甜食,其實更容易疲倦昏沉無法集中注意力,哇,真是可怕,看來不論心理生理,戒甜食勢在必行啦。然而,本書花了更大的篇幅分析藥物對於注意力缺失的影響和必要性,甚至將市面上每一種拿來治療ADD的藥物都列表說明,其中較有名的藥物為「利他能」和「迪西卷」。因為提到藥物,自然也提到服藥後的副作用,常見的副作用像是胃口不好、失眠、頭痛或胃痛、易怒易哭情緒敏感眼神呆滯對朋友失去興趣。不常見的副作用則有搖頭晃腦般的抽搐現象、發育遲緩、心跳變快或血壓升高、摳皮結巴或找頭髮一類的緊張動作行為p238,甚至在本章後半,作者列出更多的藥品名單,用以搭配使用來減緩前述藥物所引起的副作用,唉,挖東牆補西牆的西藥用法也是我近年會去看中醫的原因之一(因為西醫給的藥丸實在太多了)。即便有這麼多常見不常見的副作用,西醫出身的作者仍然在最後加上一句「但要記住的是,不接受治療的副作用比吃藥還要嚴重無數倍!」


延伸閱讀:左邊的是「不是你不再有吸引力是他缺乏注意力」(中譯本出版年份:2012)(The ADHD Effect on Marriage 2010)而右邊的是「分心不是我的錯」(中譯本出版年份:2000)(Driven to Distraction 1995),都是北市圖裡就借得到的相關好書。有趣的是,「分心不是我的錯」將注意力缺失症細分為十三種類型(p228):
01. 非過動型
02. 焦慮型
03. 憂鬱型
04. 學習異常型
05. 狂躁型
06. 物質濫用型
07. 創造型
08. 冒險型
09. 有精神分裂現象
10. 具邊緣型人格特質
11. 品行疾患或對立性疾患或反社會人格特質
12. 有強迫症
13. 假性注意力缺失


嗯分得那麼細又那麼全面,講起來又是人人有嫌疑個個有問題。其實對於注意力缺失症的診斷,我個人認為「不是你不再有吸引力是他缺乏注意力」裡條列出的方法較為簡捷,懷疑自己是否有分心症者可稍微試試(p037)。
關於分心症中專注力不足部分(95%準確率):
-無法注意到細節
-組織有困難
-遺失東西
-容易分心

這些徵狀中,長期分心是最重要的診斷條件。
關於分心症的過動部分(90%準確率):
-覺得靜不下來
-很難進行安靜的休閒活動
-話很多
-很難等待輪到自己


提出這些診斷條件的兩位醫生把自己的臨床經驗和同事的研究數據加以延伸,加入了更多的徵狀,包括:
-覺得成就太低缺乏安全感
-很難組織-長期拖延或啟動困難
-同時進行很多計畫但是常常無法完成
-很容易分心容易出神發呆
-無法忍受無聊
-沒耐性挫折忍受度低
-言語或行動上的衝動常常常在金錢上很衝動
-情緒起伏大
-肢體或心智的躁動不安
-上癮行為
-常常追求高度刺激經常持不同意見
-不正確的自我觀察


這本書將多巴胺分泌異常的注意缺失症稱之為獎勵系統缺失徵候群(Reward Deficiency Syndrome),真是一個難見的好直譯。

不查不知道,左邊那本很深宮怨婦的書原來這麼新,是不是翻譯的速度總是和社會的進步及需求成正比呢?

Aug 7, 2013

一個懶

台灣女性不愛運動全球第一(真的嗎比中東包緊緊的婦女還懶?),其實也不能全怪台灣女性,台灣天氣濕熱地狹人稠,公共空間裡的球場,不但多被男性佔據,而且還被愛發號施令的臭臭膀爺們佔據(感謝黑傑克師弟提醒,球場人生的確有趣)。

有感而發:沒空?懶?台灣女性最不愛運動

Aug 6, 2013

蛇年應景學胡琴(七)


引用自己不熟悉的東西,常有出錯的危機。即使是男性也不該腿開開地演奏二胡,還把蛇皮面對觀眾,嘖嘖。

音樂是件麻煩的事,因為其絕對性。當你在彈奏樂器時,不是對就是錯,毫無灰色地帶,因此學音樂的人,其實並不如我們想像中浪漫。至於我從小就接觸的繪畫,老實說,畫畫時多畫一筆少畫一筆,也許有好壞高下的主觀判斷,但是並無對錯問題,因此學繪畫的人,相對說來在個性上是比較隨興散漫的。

張愛玲在「天才夢」裡曾說:九歲時,我躊躇著不知道應當選擇音樂或美術作我終身的事業。看了一張描寫窮困的畫家的影片後,我哭了一場,決定做一個鋼琴家,在富麗堂皇的音樂廳裡演奏。---張看 p241

為何富麗堂皇的音樂廳對許多人都有致命的吸引力呢? 二胡老師說,除非某些特別有天份的小孩,不然一般從小就開始學音樂的人大都有著不快樂的童年,我想就是因為音樂那非對即錯的絕對性,對於不被禮俗所拘的小孩來說,自然有著難以忍受的痛苦。

對於已經定型的成人來說,雖然較能平心靜氣地去適應不太自然的器樂動作,但是過於機械式的器樂學習,有時也會產生肢體僵硬的問題。

Aug 2, 2013

識別牌

早在二十多年前第一次養狗的時候,每年都會帶家裡那隻醜醜的小土狗豆豆去打狂犬病預防針,一直打到牠高壽往生為止。從一開始只有獸醫處的一紙登記證,到後來會發送「畜犬狂犬病預防針注射識別牌」。之後在貓狗一起養的情況下,每年也都會定期帶著足不出戶的貓族們一起去接種狂犬病預防針。本以為帶家裡寵物去結紮看醫生打預防針乃天經地義人之常情,直到近年偶和朋友交換寵物心得後才發現原來不是每位飼主都有這樣的習慣,無怪真有事情發生時就會因為平時沒準備而開始害怕,說來可笑。


早期的預防針注射識別牌因為是針對狗狗設計,不但牌子上畫有一隻可愛的小狗,而且還是金屬材質。因為它的質感好尺寸合宜又可愛,我甚至還編上繩子當項鍊哩(看來最近也可以拿出來戴戴假裝我也打過防疫針了)。後來的識別牌雖然將牌面上的狗狗去除,表示其實家貓也是應該接種疫苗的,不過既然希望貓族也施打,為何識別牌的尺寸不縮反漲,真不知這樣大的識別牌有哪一隻大頭貓願意戴(也許我家那八公斤多的小獨勉強撐得住)?


小獨:我又招誰惹誰了啊?

隨著實用性日趨重要,識別牌的尺寸設計也愈來愈小。也許因為需求量愈來愈大成本愈來愈貴,識別牌的口感也開始變得愈來愈差。從金屬到塑膠原本是因為要減輕重量倒也無可厚非,但是有必要把識別牌的質感搞得這麼差這麼難以辨識嗎? 不知以前有沒有人像我一樣會因為識別牌的質感差就不想帶寵物去打針呢?

話說,峇里島想以全面撲殺流浪動物來防止狂犬病的擴散,卻失敗了,可見濫殺無辜於事無補。

Aug 1, 2013

觀 Hannibal 有感(第一季)


“Nothing is more isolating than mental illness."

真是每個人都有病啊。

今年四月血腥上市的 NBC 影集 Hannibal(實在很想自譯成「漢尼伯」)嚴格說來,一開始並沒有太多讓人興奮的創意,光是主角 Will Graham 的造型就讓人想到 TNT 之 Perception 裡的那位神經教授,過場景色快放略嫌老套(因為從最近的 House of Cards 裡就可以看到更壯觀更華麗的全景過場),個性古怪長相很宅的刑案鑑識人員。還有,東方人看起來覺得討厭西方人看起來卻覺得性感的東方女性角色。至於殺人的方式和心理分析的角度也總在意料之中,雖說把人切成小天使和大提琴的確需要一點創意,然而 Criminal Minds 和 Lie to Me 等犯罪類型的影集開跑已久,一時想要趕過並超過並非易事。

然而,Hannibal 之所以特別的地方,即在它那影像裡的詩意,及一種不疾不徐的述事態度,尤其那絕對潔癖且冷靜的病態呈現,和時下一些不斷趕著殺人趕著救人趕著談請趕著結案的快節奏美式影集,有著根本上的不同。Hannibal 顯然刻意地寧靜緩和了下來,為得就是要配合那 Hannibal 最愛的 Goldberg Variationen (郭德堡變奏曲)

直到第一季第三集,終於看出一點況味,尤其英法語皆流利的女主角 Caroline Dhavernas,將這部血腥又陽剛的影集,稍稍沖淡了些。對我來說,飾演 Dr. Abel Gideon 的 Eddie Izzard (第一季第六集)比劇中飾演 Hannibal 的 Mads Mikkelsen 更適合當 Hannibal,也許只是因為口音的關係。

Hannibal 影集的鏡頭穩定而冷靜,色調偏藍,有些陰鬱,所在地巴爾的摩市永遠白雪皚皚(雖然劇中人身處雪中中卻不會吐氣成霜,可見是棚內啊),加上畫面四角略為暗淡的復古式鏡頭( 在 Sony 的 NEX 裡則稱之「玩具相機場景」),還有那一幕幕華麗異常的貴族饗宴(畢竟每一集的標題都和食物有關),Hannibal 的原創性於焉誕生。

話說,才在武術課堂上談到聲帶(戲裡稱為 Vocal Cords, Vocal Folds)的位置,Hannibal 裡就出現聲帶被割開的畫面(這下我真的知道聲帶的位置了),當然還有斜方肌翅人體農場舌頭領帶純氧自焚。還好,這是 NBC,畫面已被善心人淨化過,讓我這樣的視覺記憶者,在看完整季十三集之後,不需史蒂諾斯就可安然入睡的。

附帶一提,影集裡提到最易產生失心瘋(Psychopaths)的十種職業別:

01. CEO
02. Lawyer
03. Media (TV/radio)
04. Salesperson
05. Surgeon
06. Journalist
07. Police officer
08. Clergyperson
09. Chef
10. Civil servant

(取自 Researcher: Psychopaths gravitate to C-suite, journalism field)

不過,看多了美劇後就會發現有幾種職業別對於這類奇情影集十分好用。一個是教授,因為教授代表的是一種脫離普羅卻又不容忽視的專業。再來是記者,因為記者可以無所不用其極春城無處不飛花。接著是警探,至高無上的公權力和完美快速的現代工具,不論天性本善或性格缺失,瑕瑜互見之下總是有戲演。

Hannibal 完全滿足了我這視覺動物的視覺,強烈推薦,值得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