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 28, 2014

請勿重壓


小獨:箱民正義,唯我獨尊。

Apr 23, 2014

宮拳有感(103)感

還是招財貓擋拳法。剛開始對練時,我們會以「不用力但是擋得住」為原則,接著,我們又以「攻者痛苦守者無感」為目標。所謂攻者痛苦守者無感就是出拳攻擊的一方反而是感覺被打的一方,成功的招財貓擋會讓防守的一方完全沒感覺,科學一點的解釋即為「放鬆就不吃力」或更精確說來,是「放鬆就吃不到力」。

然後,這些標準忽然又都不成標準了,忽然不再是「攻者痛守者鬆」,對於防守方來說,除了「放鬆」,更在乎的是「輕鬆」。

Apr 21, 2014

宮拳有感(102)視

總算之前的手感又慢慢回來了,我想,學習宮拳困難的地方在於,除了放鬆還要放空,剛開始要去感覺,除了感覺還是感覺,接著,感覺對了之後,卻又要拋掉那刻意的感覺。之前要有意念,有了意念之後卻又要放下意念,沒有意念後卻還是要有意識。

之前的進步速度,本來是緩慢卻穩定的,直到我開始懷疑這樣放鬆放出的力到底是多有力時,甚或用我習慣用了半輩子的「眼睛視覺」去學習時,卻發現其實有的時候,眼睛是很容易被愚弄的。當武癡老師不斷提醒我,不要誤以為他抬起手臂的力氣很大,其實那個力氣永遠比我可想像的要再小一點,即使當我看到那個力和感到那個力的時候,那個所謂的鬆柔之力比我所遇過所有的剛強之力都更嚇人。

Apr 19, 2014

蛇年應景學胡琴(十二)

宮拳師弟在課堂上提到一本有趣的武俠小說「道士下山」,居然在北市圖有上架。在好奇心強過貓,以及每每聽到人們談起久仰的「逝去的武林」時也會提到「道士下山」的作者徐皓峰(遑論那「一代宗師」之編劇身份),借來一看。這本書的確了得,連對武俠小說沒什麼興趣的我都可以順利讀完,果真文采不俗。


言歸正傳。「道士下山」從太極講到形意,再從形意講到狐仙,其中有一段甚至提到了可用來降魔的古琴古曲「普庵咒」(當然還有蘭亭序的美感經驗與歷史定位,唉我只能說,寫武俠小說不但要熟讀歷史還要有牽強附會的想像力),咦,原來這首曲子我很早以前就學過了,在技巧上並不是一首太難的曲子,以二胡拉來甚至有點祥和,完全沒有那種肅殺的感覺。自從聽過顧爾德(Glenn Gloud)版的土耳其進行曲(Turkish March)後,我對於同樣的曲子由不同的演奏者演奏,甚或不同的樂器演奏,其結果可以用天差地遠來形容是一點也不覺得誇張的,即使普庵咒的開頭兩段不過簡簡單單「哆雷哆雷咪 嗦啦哆電咪」,用線性的二胡拉來只覺幽遠,但是一聽到古琴版的吊吊吊,的確有點毛骨悚然。

Apr 17, 2014

宮拳有感(101)歸零的藝術

最近進步與退步之間的距離大到一種誇張的程度。


明明早就學會的招財貓擋拳法,居然就這樣無聲無息地忘記了,也許和我同時間累積了太多新東西有關。武癡老師常常提到,學武時要有一種「歸零」的能力,對我來說其實有點像是「減法學習」,也就是不要將所有以前學過的動作都加在一起的一種觀念。

另外,武癡老師提醒,當善良的師兄弟們在和我對練時,因為我在他們出手前請他們手下留情,所以每次他們發出的第一拳都有明顯放水的情況,養成了我習慣出力抵抗的壞習慣,因此當他們發揮出真正的實力時,我那微不足道的小力(而非宮拳的無力)反而成了自己吃力的力點…

Apr 12, 2014

吃人魔再現

直到看了 Homeland 第三季第十二集,House of Cards 第二季第一集和第十二集,The Good Wife 第五季第十二集,當然,還有 Hannibal 第二季第五集之後,我才明白什麼是「沒有人是無法被取代的」的意思,在美劇裡,不管多麼重要的角色,都有可能一走了之,在實際又現實的資本主義社會裡,人情味算什麼啊。


看到了第二季第四集一開始的「警告標語」,我才發現所有在 Hannibal 裡所出現的殺戳畫面是多麼地詩意。同時,Hannibla 製作團隊刻意往高級優雅方向的努力,在第二季裡益發明顯。在第二季第六集裡,我看到了我從沒在電視影集裡看過的雙排大鍵琴(也就是 Harpsichord,還有 Dr. Bloom 與之相提並論的 Theremin,真是可愛)。另外,在這一集裡,由於不斷出現的烹飪用餐畫面和與之相伴的大師古典音樂,讓我如果在吃飯時聽到古典音樂時,就會不自覺地想吃素啊。

記得前陣子曾有一位廣播主持人提到,在臺灣,只要製作與食物(還不一定是美食哦)有關的節目,收視率(或收聽率)馬上可以達到一定的標準,不知美劇 Hannibal 是否也跟上這個風潮,甚至讓人看了之後就不想吃肉,而不是看完以後就想進廚房了。

Apr 7, 2014

上海的三林塘餛飩店

自從臺灣人已將「民以食為天」晉階到另一個層次之後,我就很少分享我心目中的美食了。不過對於資訊不太透明的上海來說,總還是忍不住想分享一下,但又覺得美食達人不差我一個… 不論如何,就當一個記錄吧。


要不是「味道上海」,我一定找不到這家位於上海市江西中路416號的三林塘餛飩店的巷弄小店。牆上的菜單寫著「三林塘特色菜肉餛飩10元(10只)8元(8只)」,因為有感於上海物價年年飛漲,現在十元人民幣其實已買不到什麼的情況下,我決定點了一份10元10只的菜肉餛飩,旋即,旁桌的食客(也就是照片上的這位大哥)提醒我說:「我吃六個就飽了,妳應該吃不了十個吧。」


還好黑皮餛飩夠大,老板一次也下不了十個,所以先來了五個,因此我還有機會把我點的十個趕快改成八個。歐陽先生所謂的黑皮大餛飩,的確是個兒大皮兒硬,和我平日在臺北所吃的白軟小餛飩有點明顯的差別,不但耐嚼,還很紮實,果然吃了五個之後就已肚撐人飽,不能繼續了。


說到三林塘附近的建築可是既華麗又顯赫了,想當初這裡發跡甚早(因為靠近外灘),以歷史層面來說,感覺上有點像是臺北的大稻埕吧。河南中路495,503號原恆利銀行。


外觀主要由兩種建材搭配而成的原恆利銀行,對比強烈卻又工整低調,是我喜歡的建築外型之一。


北京東路232-240號,原來的四明大樓,有著我最愛的二樓望遠小陽台。


母親大人說,在上海一提到「四明」一定和寧波人有關,不知是否因為四明公所。


現在願意這樣蓋房子,甚至這樣設計房子的,真的很少了。


北京東路270號的中一信託大樓。


中一信託大樓非常方正大器,氣勢不凡,遠看就知門口一定掛名牌。


北京東路240號的鹽業銀行。


感覺上這個小陽台裝飾味道勝於實用價值。


挑高的鋼筋混凝土加上花花鐵門,讓人遙想當年那美好時代。


北京東路342號,其實就在北京東路和河南中路交接處。


原國華銀行的國華大樓,有著我非常喜歡的角面造型。

畢竟我不是學建築的,當學生時歷史更是念的鴉鴉烏,因此,更多資訊還是請參考老小孩掃街之79-上海北京東路。看來再往西走直到西藏北路的那段北京東路,也是非常有可看性的。

Apr 4, 2014

宮拳有感(100)不明覺厲

記得剛接觸宮拳時,就驚嘆於它那完全看不出從何而來的強大力量。當初只覺得這項拳術異常奇妙,應該趕快和身邊那些花很多時間在武術上的習武之人分享分享,然而,每個人與宮拳的緣分各異不在話下。現在回頭看看當初眾人與宮拳擦身而過(當然也有和我一樣雖不明白卻覺得很厲害然後甘拜門下的例子)的過程,想來竟有一種恍如隔世的遺憾。

雖然放鬆本身無極限,但是覺得自己放鬆的程度已達極限,實在無鬆可放了,於是我開始往「放空」的方向前進。以我現在的體會看來,宮拳的最高境界即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以無力的手「不遺餘力」地出手,然後,以毫不保留的態度「不留餘地」地出手,說穿了,其實和沙包師兄所謂的「管他咧」十分類似呢,高。

Apr 2, 2014

冒險王和民謠王

對於我這個不愛花錢看電影的人來說,二個月內居然去電影院看了兩場電影,真的是非常難得。


過年時看了 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臺譯:白日夢冒險王),上個月再看了 Inside Llewyn Davis (臺譯:醉鄉民謠),這是兩部南轅北轍的電影,前一部可說是近年來我所看過最勵志的電影,後一部則是以華麗的視覺,表達出無限輪迴,最消極的悲苦人生。

平常我是不會主動去看勵志片的,也許是被過年的氣氛感染了吧。冒險王的片頭是我喜歡的那種「將人名和背景合成至完美的協和」,加上少見的場景選擇,配上「我」那個年代的經典流行樂,冒險王算是盡了應盡的義務,讓觀者(尤其是男性觀眾)打從心底暖起來,覺得只要開始去做,自己沒有什麼事是辦不到的。

民謠王則是老手導演柯恩兄弟(Ethan Coen & Joel Coen)的作品。打從 Fargo (臺譯:冰血暴)以來,我就非常喜歡柯恩兄弟的電影,雖然他們的音樂品味(鄉村音樂?)讓我實在很難勉強自己去接受,但是他們那華美綺麗的視覺展現,以及低調的述事方法,高調的題材選擇,使我很難拒絕他們的電影。民謠王剛開始時鋪陳出一股真人真事的力量,但是一路看下來,漸漸發現其中瑰詭之處。柯恩兄弟的這部電影,不論以故事和畫面看來都異常冷冽靜僻,還好有一隻(或二隻?)可愛的橘貓穿梭其中,像是冷風中的熱可可,在冰天雪地的景色裡,讓人還有一種「活著」的感覺。

柯恩兄弟非常喜歡暗部細節,這也讓上電影院看他們電影的觀眾們,特別有值回票價的感覺。


話說這次在上海衡山路上巧遇一家 Papa Johns,當然哦,其景色絕對比不是冰島上的那一家,不過其東西方文化之錯亂(如果說這在紐約應該也會有人相信),連鎖餐飲之無遠弗屆,是不是也有蕭蕭之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