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 25, 2008

習詠春有感(六)

剛開始學習詠春黐手時,因為完全不懂如何招架,所以常常打得特慢。如果是和同學黐手,基本上不出三招就會停下來。如果是和師兄黐手,當他停下來的時候,就表示他已經可以攻擊,只因為我是初學,所以停下來等我自己發現並反應他的攻擊。

學習一陣子過手之後,漸漸地反應也快了,感覺也較靈敏了,知道的應對招式也多了,就會愈打愈快,彷彿這樣才接近真實格鬥,也只有這樣才能磨練出高超的技術。

過手過成無影手 ( 並不是真的無影手啦,只是用來形容愈來愈快的過手技巧罷了) 之後,狄師父有時會叫我打慢一點,慢一點並不代表反應慢,而是要學習感覺,以及用對角度力度。詠春的學習及訓練並不光是來打架的,每次都胡亂過過手,充其量只是做足了一個星期份的有氧運動罷了,尤其是那些急打猛攻,永不退縮的強人們,對於來留去送並沒有什麼體會。其實有時也該停下想想,用用腦,這樣才會進步。


在太極裡會分「文」「武」訓練。所謂文的訓練即是套路。每打出一招一式都要仔細思考其方位和姿勢,雖然太極拳的動作是緩慢的,腦筋可一點也沒慢下來,這裡所謂的動腦可不是胡思亂想,而是思考每招每式的外在動作,高段者甚至有「氣」方面的體會。而武的訓練則是推手。推手講求的是反應感覺,聽對方的力來發勁,而這種臨場反應基本上是沒時間讓人思考的,如果一經思考,往往就慢了那幾分之幾秒。因此推手講求的是類似像反射動作般的快速回應,最高境界就是當推手時是腦袋空空,什麼都不想的,一切只憑感覺。

如果對應到詠春上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也就是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的三種境界呢? 過起手來是先慢再快又慢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