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 23, 2011

上海蘇州淴一回


上海搶鹽,台北缺鹽,看來兩岸人民的思維其實也沒差到哪兒去呢,然而,在上海多買的鹽還可以退,多有人權啊。

至少台北街頭的喇叭聲少多多了,而且有水果報數字雜誌可看,可享平庸而充實的人生。

前陣子上海蘇州跑了一圈,和媽媽在朋友上海住處的電梯裡遇到兩個上海人以上海話話家常,說起來上海話說易不易,但是當上海人慢慢講的時候又顯得不是那困難。
一個先說了:「xxx啥去?」另一個回說:「打藥。」接著兩人就打藥來打藥去的講了半天。由於前年在蘇州的時候,發現這裡的人身體稍有不適就習慣掛掛點滴補充體力,所以這次聽到上海人把「打藥」當成家常便飯地聊起也就不以為意。

出了電梯,媽媽就問我:「聽得懂嗎?」於是我說:「嗯,只聽得懂打藥,其他就不是很懂了。」這時媽媽大笑並說:「我的上海話雖然不好,不過我還知道上海話"淴"(此字國語念"忽",而上海話念起來似國語發音的"打",原意為水流急速)就是洗的意思,"淴浴"就是"洗澡"的意思啦。」殊不知上海男人之所以被稱為馬大嫂(買汰燒),汰在上海話裡也有洗的意思,而馬大嫂就是買菜回家做飯洗衣的新好男人之意啊。

蝦? 方言,尤其是南方的方言,真是讓人摸不清猜不透啊。


菜市場裡身著全套上海禮服的「馬大嫂」。


當上海和台北愈來愈接近時,蘇州古城區裡的黑瓦白牆就顯得特別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