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 14, 2012

迷航到侯硐(一)

經過一個漫長多雨的冬天後,好不容易遇到一個陽光露臉的天氣,就急呼呼地想往外跑,無奈平日不常自行開車遠遊(遠離台北東區),即使以女腦的標準來說我算是很會認路看地圖的女性,不過一到了「不熟的地方」,再加上台灣的路標基本上是為「認得此路的行路人」所設,迷航果然勢在必行。

之前平日到侯硐,只覺得貓比人多好不熱鬧,這次不小心假日迷航到侯硐,果然再度見識到假日景點的可怕。


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車位,停好車後往貓城走去。還沒到貓城,就有二位門衞在此虎視。


咦,其實一隻是瞇瞇眼,沒虎視。


走不多遠,人潮開始湧現。


好不容易等到大姊(三花一定是大姊?)回眸…


真是會鬧中取靜懂得生活的大姊。


「讓路讓路別煩我…」哇貓大爺走過,天崩地裂啊。


廢墟中的兩貓。


角度剛好。

其實小小的侯硐,像這樣的無人居住的廢棄屋所在多有,尤其廢棄屋裡面充滿垃圾,還好現在天氣較冷,一包包的垃圾像是異形所生的待產卵蠢蠢欲動。不知到了夏天,每城都是爆生的異形卵,這樣的侯硐會是怎樣一個可怖的景像。

而且,不是我愛說,這裡的貓,真的都太肥了。


遇到阿莫失散多年的兄弟,貓比花嬌啊。

未完待續

Mar 13, 2012

宮拳有感(十)完美防身

當初誤入歧途(畢竟本業非此)走進武術世界的原因,不過是第一想防身,第二當運動,第三顧養生,而且當初我心目中所謂的「防身」完全不是暗巷遇歹人的那種防身而只是朋友間打鬧時的那種防身,也就是能在三招內讓對方停止對方就不會再戀戰的那種玩樂自保式防身罷了,一點也不專業。

記得大概一個月以前(反應慢真沒藥救),因部落格的關係,和一位學練詠春的女性相約見面(詳細事發經過),這時我才發現原來「防身」並不是所有學練武術的女性最重要的目的,有時「防身」這個因素在女性習武者眼中,甚至連邊邊也沾不上。


其實所謂「完美的防身」,對我來說,就像武癡老師在角鬥裡提到古代希臘武鬥比賽的觀念(當然古代希臘比賽時應該都是裸體的),也就是以完全制服對方讓對方完全不能動彈為目標。然而,在學練一段時間的詠春後,我愈學愈練,卻愈發現以我的體型和個性,實在很難以詠春的手法達到完美防身的境界。

現在學練武術,從頭開始算起也有一陣子了,對於原本一廂情願的想法(女性習武的終極目的就是防身)總是會有一些因為更接近現實而產生的改變,加上在時間與金錢兩失的情況下,除了自嗨以外,學練武術這些年來,直到現在才漸漸開始想到實用性,應該還不算太遲。

最近開始練習宮拳的手法,所以和同門師兄姐對練的機會增加不少,這時我才真正明白武癡老師選徒甚嚴的原因之一。記得以前我的詠春課堂上有位年輕氣盛孔武有力的溜溜王,為了和他錯開上課的時間,很少遲到的我也變得習慣性晚到。後來他為了增加練習機會,常會出現在夜班的詠春課堂上,每次一出現就搞壞大家情緒,只要有他在,沒人能放鬆(除了體型比他大或個性非常好的人例外)。所以我發現,練習這類強調以柔克剛的柔功時,對練對手的配合也是很重要的,尤其天生體型體力就較小較弱的女性偏偏又是習武場上的弱勢(人數較少),更容易一遇阻力隨即放棄。因此在初期階段,也只有個性溫和的男性才會放下身段禮讓女性,也才會讓女性願意繼續學習。就像武癡老師所言:
宮拳看起來與各家功法同樣追求鬆柔,卻非使用外顯可見的大動作來操作,套路也更為精簡。重點在和老師及同伴們開放的討論中,不斷挖掘自身存在的盲點,同時利用「不施力」的對練方法,尤其是在互相禮讓的對手中,特別能學會以「不施力應付力量」的手法,兩者相輔相成逐步達到完全的無力,再因為身體的使用效率變好而生出力量。(我說宮拳)。而武癡老師這裡提到的宮拳,也就是我所謂的任流宮拳。

原來,運動中心開不成班,焉知非福哉。

和坊間的武術比起來,宮拳算是較為陰柔的女人拳,因此很多女性與生俱來的「本領」,遇到任流宮拳練習法,更顯如魚得水相得益彰。阻力減少功力增加,天底下有此等好事,就算被人說難養也無所謂啦。

Mar 12, 2012

迷航到木柵(二)逢玉冰菓店


吃完出乎意料的滿意的越南大食館後,家兄念茲在茲的逢玉冰菓店居然也開門了。


這家位於保儀路78號的冰店,其實就在集應廟的樓下。它的營業時間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從下午一點半到晚上十二點,之前沒開鐵門倒也不是在偷懶。


這年頭這樣手寫的招牌已很少見了,我特別喜歡它那挑高特高的天花板和藍天白雲的壁紙。記得那天外面的氣溫高達28度,但在踏進逢玉的那一刻,馬上燥熱全消,連冰都還沒開始吃,電風扇也還沒開呢。

因為是平日的下午,剛開門營業的逢玉還沒有顧客上門,家兄說,逢玉雖不是排隊名店,但晚上來的時候想吃碗冰也是要等一下的。老板娘看我和家兄隨手到處拍照,還以為我們是觀光客(這次可不是我口音的問題了)哩。在得知我們原來也是木柵人時,老板娘非常平易近人地坐下來和我們聊起了木柵的歷史。由於小時候人比較小又比較窮(又沒在賺)對於住家附近的商家是一點概念也沒有,印象中只有家前原來的一條小河早已填成馬路。反倒是自稱路癡的母親大人對每一家老店都如數家珍。其實經過這幾年,木柵的變化不是很大,原本的老店老藥局還在老地方,而逢玉冰菓店搬到保儀路上也已有三十多年(不過它可是家快六十年的老店哦),變化真的不大。


也好久不見這種鋼鐵輪的刨冰機了。


逢玉的冰品份量比一般冰店的少些,但價錢則更為實惠,我覺得這樣份量的冰品剛剛好,不像坊間有些冰店為了讓客人覺得物超所值,常會超量超價,到頭來浪費了原料傷害了腸胃更消瘦了錢包,三不值。今天我點了一個簡單的布丁牛奶冰,逢玉的糖水有一種自然的香氣,當老板娘看到我對著一堆看似只有清冰淋牛奶的刨冰猛對焦時,還有點可惜地說「早知道妳要拍照我就把布丁打在冰上」,真是個合作一百分的好老板娘。


老板娘一時談開懷,開始向我們展示她店內的古董玻璃杯及她那經過設計的可愛名片,果然有老店的氣質。其實我一進門就對她的玻璃杯非常好奇,因為這年頭已看不到這種杯了,就像松德肉圓的粗碗公(兩粒肉圓一起點或是直接點一碗肉羹麵時才可以得到粗碗公的招待),都是讓人手癢但不能動的寶貝。


老板娘謙虛地抱怨著設計師把她家的刨冰機畫變型了,我倒覺得這刨冰機有一種手繪的樸實之感,整個氣氛融為一體,一氣呵成。

看來迷航也可以有收穫,木柵還是很好玩的,下次有空應該多去走走。

暫止

Mar 11, 2012

迷航到木柵(一)越南大食館

雖然我小時候在木柵也住過幾年,但是木柵還是屬於我不熟的地方,唉,「這是我不熟的地方」快成了近日的口頭禪,家兄問我,台北妳到底哪裡熟啊? 台北說大不大,但如果工作不是跑來跑去的業務或調來調去的探員,想搞熟台北的每一區每一條街還真比想像中困難呢。老實說,我還真不知道從南港居然可以走山路到木柵哩。不知不覺地,輕車已過萬重山,怎麼一下就到了木柵了呢? 這對機車族是件很不可思議的事,但是一旦待在駕駛盤後方,基本上什麼事都可以發生,包括迷航。


既來之則安之,本來只是想跟隨著母親大人的腳步,尋找木柵市場裡美食節目介紹的「傳說中的餃子店」。好不容易在木柵市場的一樓找到一家餃子外賣,母親大人卻連連說道「傳說中的餃子店」應該有堂吃,於是我們又沿著木柵市場四處搜尋,這期間我們也見到了令家兄垂涎的逢玉冰菓店,只是因為時間還早,所以逢玉冰菓店仍然鐵門未開。走逛了兩圈後,母親大人終於承認這美食節目裡「傳說中的餃子店」是兩年前看到的而不是兩週前看到的。碰巧在走逛的過程中,看到一家異常親切的越南大食館(東南亞食物對我來說都很親切),於是決定進去試試運氣。


這家位於保儀路86號的越南大食館,老板其實是位講廣東話的華僑。


因為天熱,我想都不想就點了一碗涼拌雞絲米粉,母親大人點了一份越南海鮮煎餅,而家兄則叫了一份豬排飯。涼拌的料理較快所以先上桌,一上桌可把我嚇了一跳,怎麼份量這麼多啊? 通常在信義南港區的越南料理,份量大概只有這裡的一半,並且價錢還多了二十元。努力拌拌之後,味道也很好,連母親大人都覺得不錯,能得到母親大人的稱許,真是了不起。


母親大人點的海鮮煎餅,則和我在吳哥窟小吃吃過的柬式蛋餅十分類似,也蠻好吃,只不過這道菜對於一般不擅用手抓食的華人來說,也許有點野蠻,尤其技巧不好的人,吃完往往滿手食物汁。


打開蛋餅皮,裡面滿滿的餡料,配上一大盤非常新鮮的生菜和薄荷,也得到母親大人的讚許,厲害厲害。


家兄點的豬排飯比較一般,份量也普通,並沒有特別驚豔的感覺。

未完待續

Mar 10, 2012

台中的無老麻辣鍋


大開殺戒前先來暖暖身。說實在,這是我第一次進到東海大學,之前聽過很多有關東海美景的傳聞,這次終於可以證實,這些傳聞果然是真的。

在參觀貝聿銘設計的路思義教堂時,碰巧遇上一對教徒的婚禮。在教堂的門口,本來新娘還想儀式般地慢慢踱進教堂,可惜天公不作美,忽然的一陣急雨把大家很快地趕進了有如雙手合十的教堂裡。


每到一個地方,不吃一吃當地特產實在愧為台灣人啊。東海乳品小棧裡的乳製品種類繁多,我們不約而同地選了鮮乳口味的冰淇淋,很肥的感覺。


因為訂不到鼎王,所以來到無老。雖然這兩家麻辣鍋台北都有,但台中畢竟是台中,店面氣派的程度應該強勢很多,台北有被比下去的感覺。

我個人對麻辣鍋並沒特別的喜好,所以這次來台中的無老,純粹屬於陪客,就當開眼界吧。看看網上吃客詳細記錄,我難得可以在熱呼呼的麻辣鍋店內冷靜低調,也算到此一遊了吧。


真不明白凌晨來吃麻辣鍋的人在想什麼?


必拍景點。


先來的人參茶,淡淡的,還不錯。


今天點的是鴛鴦鍋,內附很多中藥,加點很多菜。


萬惡的肉片。


飯後的精力檸檬汁嗎? 一時沒聽清楚,不知正確的名稱是什麼,酸酸甜甜,很好喝,解膩。

後來員林地主告訴我,那是桃子汁,果然還是有人聽得懂跑堂的話,也許我該去看看耳鼻喉科了。

Mar 9, 2012

員林的路邊熱炒


話說之前忘了帶相機紀錄的那家路邊熱炒,這次我可是有備而來,可惜還是忘了把它的菜單拍下存證,看來又要等下次了。

員林的至善路不長,尤其這家熱炒緊臨一家小七,應該很好找。


我們人還沒到,菜就都準備好了,員林地主真是非常有效率。除了那一鍋鵝肉薑湯,另外還有川燙烏賊,和自炒肉片配洋蔥(真的是小鍋在案頭自己動手炒,看到右手邊的桌上型瓦斯爐了嗎)。


因為點菜的不是我,我甚至連菜單也沒看到,看來一切隨緣吧。第一道就是九層塔炒蛤,九層塔和蛤都很新鮮,甜甜鹹鹹真過癮。


然後就是一種魚…我實在叫不出是什麼魚,只覺軟軟無刺,也是一個新鮮。


當老板看到我連炒高麗菜也要拍,忍不住笑出聲來。沒辦法,我就台北俗咩。


接下來這個名堂可大了,原來是炒鴕鳥肉呢,口感比雞肉紮實些,也許因為人家腿長常常在運動吧。


吃了半天美肌男還是覺得沒吃飽受不了,點了一盤手工水餃。這裡的水餃飽實有料,不輸南港的山東水餃呢。照片又失焦了嗎,大概高梁喝多了吧。說實話我實在不是喝高梁的料,那種熱喉的感覺比被斷頭台絞技勒頸還令我難過哩。

吃來吃去,這家路邊熱炒依然是我在員林的最愛,老板的功夫真的很高,高人高人。

Mar 8, 2012

宮拳有感(九)三部曲

練習宮拳首重感覺,對我及所有的初學者來說,放鬆是最重要的第一步。而以宮拳的觀點來看,放鬆也分為很多層次,就像所有學習以柔克剛之術的大師,都會告訴你「放鬆是沒有極限的」,以前我總是半信半疑,現在終於眼見為憑了。


話說練習宮拳月餘後,會覺得自己的手臂開始若有似無,這應該算是比較放鬆的第一步。原本只是初睡乍醒之際感覺不到自己的手臂,後來漸漸連走路晃來晃去時都有點無意識到自己雙臂的位置有雙臂的存在。前陣子在武癡老師的提醒下,換一個角度來體會全然放鬆的感覺時,忽然覺得手臂上所有的重量又都回來了,但卻只是集中在雙拳的部分。

相較於其他女性,我其實比較沒有手腳冰冷的問題,不過自從重量都集中在雙拳之後,那冬天一到就手指冰冷的問題更是很少發生在我身上,啊,希望當雙腿放鬆時也可以氣貫腳趾完全沒有冷腳(Cold Feet)的問題。不論暖手還是暖趾,對女性來說真是一種神奇又養生的感覺啊。

上次上課時有意無意間談到了側邊車,原來不只是我,包括武癡老師的宮拳同門都覺得台灣應該開放側邊車,這樣載人載貨載動物不都方便許多? 說來說去都是立法官員只顧個人利益,公務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苟且心態,害大家都沒得玩,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