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an Lum Night Bazzar(桑倫夜市)同樣是著名必遊夜市,其中更以露天美食大排擋最有名,不過吃過幾攤路邊小吃後,我發現桑倫夜市的東西並沒有書上說的好吃,價錢又偏高,如果下次還有曼谷行,應該不會再去。
位於 MRT 的 Lumphini Station (倫坡尼站)三號出口,一出地面抬頭四望,應該就可以看到一根高高的 Suan Lum 夜燈。
這裡也是食物券制,兩旁入口處各有一個換券處,中央後方的帳蓬裡專賣啤酒,前方則有一個小小的舞台,晚點會有現場樂團表演。
先來一盤涼拌木瓜加花枝,味道中等,盤花擺得很認真。
再來是碗沙爹碳烤,味道遠不如我旅館旁的碳烤。
接著來了一盤海鮮炒飯,味道中等,沒有驚豔的感覺。
其實桑倫夜市旁邊還有很多賣小東西的小攤子,不過因為我和朋友想把重頭戲留在最後的 Chatuchak Weekend Market(札都甲週末市集),所以這裡只隨意逛了一下,觀察一下價位,接著就往回走了。
回到 MRT 的路上,忽然看見一隻肥肥的攔路虎,夜市旁的貓和倉庫裡的鼠,原來都是肥缺啊。
才稍微逗弄一聲,這隻肥肥的攔路虎就應聲倒地,開始撒嬌,果然訓練有素。
未完待續
Nov 9, 2010
曼谷六日遊(七)桑倫夜市
Nov 8, 2010
曼谷六日遊(六)帕蓬夜市和席隆站
久仰曼谷的夜生活,身歷其境後才發現其不夜城的程度和台北比起來似乎過之而無不及,但是搭捷運玩曼谷裡面強力推薦的曼谷市區兩大夜市:Patpong Night Market(帕蓬夜市) & Suan Lum Night Bazzar(桑倫夜市),卻讓我覺得有些名過其實,也許是我太不會玩了吧。
Patpong Night Market(帕蓬夜市)位於 BTS 的 Sala Daeng Station (莎拉當站)一號出口(如果坐 MRT 則是 Si Lom Station,不過這站就稍稍遠些),從高架空橋下來直直向前走(西南方),沿途已有很多小小的攤子,大概過了兩個路口後,眼前就會出現一個超大的 Patpong Street (帕蓬街)燈箱標示。帕蓬夜市以混亂便宜在地多元著名,但其中最最有名的當屬整條街上讓人眼花的 Go-Go Bar。這天因為我到的有點早(大概不到晚上六點),帕蓬街上的攤販還有很多都在準備中。基本上帕蓬街中間是帳蓬攤位,兩旁就有很多 Beer Bar 和 Go-Go Bar,有人問 Beer Bar 和 Go-Go Bar 到底差在哪裡,其實來帕蓬逛一圈馬上就一目瞭然。Beer Bar 只有座位和吧台, Go-Go Bar 裡還多了舞台和鋼管,當然還有乒乓秀,至於什麼是乒乓秀可就別多問了。通常女性走在這樣以男性為消費大宗的街道上一般來說都像隱形人一樣(就像華西街對女性來說比較暢通),但令我驚奇的是,當我走在帕蓬街上時居然也會遇到拿著乒乓秀宣傳單的攔路虎,這也許和泰國人開放的兩性觀念和靠觀光客吃飯的習性有關吧。隨意逛了一遍,實在因為非禮勿視加上肚子又開始餓,民以食為天血拼放兩邊,就這樣我和朋友離開了帕蓬夜市,往對面有食物味道的小街走去。
應該是 Som Tam Convent 這條街吧,其實曼谷的地址我看不太懂,不過因為這家店的招牌上是這樣寫,而且網路上居然還有很長一篇的英文介紹 Hai Som Tam Convent,但是店裡又都是當地人在吃,可見不是一家只會唬外國人的泰式小吃店。這家算是旅途中的一個意外發現,來曼谷前我也不知道這家小吃店,這家的店員也不太會說英文,不過想點好吃的食物,只需店內走一圈,就會知道自己想吃的是什麼。
這晚我點了涼拌木瓜加小黑蟹(旁邊附了很多青菜),一碗像是豬肉排骨的肉湯,一瓶可樂(不過沒點冰塊,在曼谷冰塊是另外算錢的),一盤飯和一盤米粉(米粉沒拍到),這家的食物也是美味到沒話說,當然點餐時要記得提醒廚師辣椒要省點用,因為泰國人用辣椒真的很大方,怕辣的人千萬小心。
下次來帕蓬夜市的人,也可以試試這家熱鬧滾滾的當地小吃,別怕不通泰文,因為店內備有附圖菜單,方便外國觀光慢慢點餐,強力推薦。
因為住在 MRT 交通線上,於是慢慢向 MRT 的 Si Lom Station (席隆站)移動。應該是 Soi Sala Daeng 和 Silom Rd. 的交义口吧,有一家很特別的店,感覺上裡面的人只是坐著喝飲料和聊天,桌上並沒有其他的食物。之所以這麼恍神完全是因為店內一隻黑白小花貓吸引了我全部的目光。
曼谷街頭上的貓都不怎麼怕人,但是牠們仍保有貓咪謹慎小心的個性,面對突如其來的大動作逼近時,牠們還是會識相地跳開,而狗則不是在睡,就是呆呆地抬頭看人,可見曼谷人對於街貓街狗,是多麼地友善。
本來想遠觀就好,畢竟人家開店我沒消費,還是不要太誇張地跑進去亂拍。沒想到這家怪怪飲料店的老板娘完全不在意,一看到我拿相機拍她店裡的小貓(也許是她的貓?),馬上招手要我再靠近一點,小花貓雖然有些緊張,不過還是沒有跑開。
接著老板娘又叫叫我,指指旁邊,原來旁邊還有一隻較年長乳牛貓,完全一付「怎樣」的神氣。
鏡頭再拉回剛剛的小花貓時,發現牠已經退到人群裡,原來牠還是會害怕哦。
咦怎麼又餓了? 其實第一次來帕蓬夜市時,我就發現了這攤位於席隆站這一邊的路邊菜場。所謂的路邊菜場,通常這種路邊攤會有三到四鍋煮好的肉湯,先盛一盤飯再選擇想吃的肉湯種類(對於不敢吃太辣的人來說其實也沒什麼好選的,就是不紅的那一鍋),接著滿桌的青菜隨意加。這種吃法我在蘇美島試過,非常合我胃口,可惜上次來的時候已吃得太撐,但是我卻將這裡的位置牢記在心,幾天下來發現其實這種吃法在我必經之路並不多見,所以這晚一有機會,馬上再衝來,開始我的試吃大會。
老板娘前方的菜是給外帶的客人取用的,吃現場的人只而選好肉湯的種類便可找好位置,舒舒服服地坐著等吃。
這次我點的應該是咖啡豬配飯吧,有點辣,不過已是這裡最不辣的料了,很香很純倒不至辣到頻吃糖,隨著配飯會上一杯冰水,後來我才知道這杯冰水不是送的,價值兩銖,如果已有飲料在手的人可以選擇不要冰水,店家並不強迫。
哇哈哈,知道台灣人的厲害了吧,一碗變三碗! 咳,其實這次我還算克制,因為接下來還有美食等著,可別在第一攤就掛了。這種路邊菜場通常備有小黃瓜、苦瓜、九層塔、豆芽菜、鹹菜,還有一些不知名的青菜讓客人隨意取用,清爽好吃又實惠。
同樣也是上次來的時候就發現的香蕉煎餅攤,可惜那時肚子已沒有空間,無福再承受一個又甜又油的香蕉煎餅,這次吃完路邊菜場,接著再來一客甜點,完全沒有超過的感覺。
這裡的香蕉煎餅和我在蘇美島吃的不太一樣(當然和台北饒河夜市的更不可同日而語),這裡會在麵皮下鍋後再加一顆蛋,煎個幾秒後,再塞一塊牛油在煎餅下方…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等待我的香蕉煎餅完工之時,我發現當地人幾乎沒人在點香蕉煎餅,反而都點老板手邊那種類似煎餅的小圓煎餅,那種小點心的製作過程和香蕉煎餅不太一樣,用不同的麵團,同樣先甩大再放到油鍋裡,接著再把已經做好的小圓煎餅放在麵餅上方,煎好後同樣拿出來淋煉乳,不過這種小圓煎餅直接用紙包一卷,這次實在吃不下了,也許下次吧。
泰國人真的很習慣面對相機微笑呢,老板一看到我鬼鬼祟祟拿起相機,居然馬上丟給我一個燦爛的笑容,真讓人受寵若驚。
感覺上泰國人動作雖慢但雙手靈巧,別看這老板像個練泰拳的練家子,當他將香蕉煎餅切小塊時的那種專注和細心程度令人感動。通常他會將煎好的香蕉煎餅放在小砧板上用刀折成略正方形的形狀,接著對切,對折,再横切五刀,然後拿起小砧板,先將六塊切好的小正方形香蕉煎餅放進保麗龍飯盒裡,並且問道「要不要加糖」(這裡的糖指的是糖粉,當然要加!),灑一層糖粉在上面後,再細子地將另外六塊小正方形香蕉煎餅疊在上面,再灑一層糖粉,然後再淋上濃濃的煉乳(不愛吃甜的人還是不要試這樣小點心的好,保證甜死)。因為有牛油蛋麵團香蕉外加糖粉和煉乳,這個有名的泰式甜點不只有膩膩的死甜,而是有層次的甜美。
說到這點,泰式食物真是有層次,令人一吃上癮,回到台北後,吃什麼都沒了深度,只有油,唉。
未完待續
Nov 7, 2010
Nov 6, 2010
曼谷六日遊(五)Food Plus
這次我的曼谷行主要參考搭捷運玩曼谷,因此剛開始時,純真地全然信任書裡提到的所有資訊。到了曼谷當地,才發現曼谷是個改變中的城市,其間的驚喜可能不下於台北捷運周邊道路週週變化般誇張。有時,味覺也是非常主觀的,因此第一天當我按圖索驥千辛萬苦找到 Siam 站附近的泰式米粉湯(就是有公雞碗的那家),發現它的食物並不如書中形容般美味,而且價格偏高份量偏少,吃完一碗米粉湯後,肚子仍然有空虛的感覺。一走出門,卻在店家斜對面發現了一排高樓間的美食街。
走進去一看,又是滿滿的當地人在大啖美食。因為剛下過一場大雨,整個美食街顯得有些潮濕,卻也暑意全消。
既然已吃過一碗小小的米粉湯,還是先點一份涼拌木瓜稍稍開胃解飢一番。
這盤涼拌木瓜在這次的曼谷六日遊裡可以排入前三名(第一名應該是我旅館旁邊的那攤路邊攤),同樣有層次有深度,又便宜。
未完待續
Nov 5, 2010
曼谷六日遊(四)MRT & BTS
Nov 4, 2010
曼谷六日遊(三)Amanta-Ratchada
這次我待的旅館是位於 MRT 之泰國文化中心站 (Thailand Culture Center) 的 Amanta Ratchada Serviced Apartment。為何會選這家旅館呢? 原因有三:
一,近地鐵站-出門在外沒有交通工具等同沒有雙腿,尤其血拼後大包小包提上提下,到地鐵站的路程絕對不能超過五分鐘。
二,具游泳池-到泰國旅遊怎可不游泳?
三,附洗衣機-天熱汗多,即使曼谷有買不完的T恤,一天換五件,可惜換下來的衣物終究會發臭,雖然我完全沒有潔癖,不過我還是會天天洗衣。
至於附設廚房附帶餐具,則是額外紅利,不在話下。
第一天因為曼谷天氣陰陰,所以出來的照片不是很美麗,不過這家位於 Asoke-Dinaeng Rd. 鬧中取靜的公寓式旅館,雖然傢俱不是太新,廚房出現小螞蟻,但整體說來,還算令我滿意。
一開始就沒打算來曼谷作菜,不過這樣附有廚房的公寓式旅館我還是第一次入住,有家的感覺。
欣賞泰國人的色感,當然不是僅指這裡簡單的紅黑配色。其實從很多地方可以看出,泰國的美術教育比台灣成功許多。
我一向早睡早起,不分天地。第二天早上五點起床時,窗外還看得到白白的月亮,高高掛在天上,旅館後方似乎沒有大路,都是小巷,因此顯得特別寧靜。
又小又淺的泳池,非常適合不擅長泳的我,早上八點到晚上八點,我又來早了。
Amanta-Ratchada Serviced Apartment 除了附近有大型購物商場(包括家樂福),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因為靠近 MRT 地鐵站,來往的上班族特多,因此,從我住的地方到地鐵站的路上,早上賣早餐,中午賣中餐,晚上還有一條小小的美食街,其中有一攤涼拌攤,每次經過一條人龍在前,第二天晚上經過時只見到有一個人在等,機不可失,馬上排隊點了一份涼拌木瓜。如果青木瓜絲是現場現切,大部分都是直接用刀,先直直地從上往下砍木瓜頭,再將木瓜横躺横切,這樣切出來的木瓜絲不但細而且立體,和那種只是用削皮刀削出來的木瓜絲口感不太一樣。
其實這個小攤賣的東西種類繁多,但是因為招牌上只有泰文,老板又不通英文,於是我只能點了一份涼拌木瓜,並以比手畫腳的方式另外加點了這種黑黑的小螃蟹,回到旅館證明加了小螃蟹的涼拌木瓜更顯鮮美,屬於一種非常有層次的街頭小吃。
其實如果胃夠強膽子夠大,在曼谷光是吃路邊攤,就會有幸福的感覺。
未完待續
Nov 3, 2010
曼谷六日遊(二)機場平民美食 Magic Food Point
曼谷機場 Suvarnabhumi 雖然美侖美奐新潮摩登,千萬別被自己的觀光客身份衝昏了頭,物美價廉的大眾美食還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來去匆匆,加上同行友人個性躁鬱,我沒有時間好好看清這間平民美食街 Magic Food Point 正確的地理位置,只知道 Magic Food Point 位於機場的一樓,計程車載客區的最前端。如果和我一樣預算有限(或是不願意花錢買裝潢和氣氛)又喜愛泰國美食的人,一到機場就會覺得肚子餓的人,一定得到這家 Magic Food Point 一遊。
遠遠看到小小不起眼的招牌,就知道是物美價廉啦。
就像在美國中國城裡的中國餐廳,如果坐滿衣冠楚楚的白種人,這家肯定不道地。同理可證,看到 Magic Food Point 裡滿滿的當地人,代表 Magic Food Point 一定不會騙人。
曼谷大賣場裡的美食街大都需要先換同額食物券,到時如果花不完可以等值退錢,完全不吃虧。
先來一盤涼拌木瓜開胃吧。在曼谷點餐時,切記泰國人嗜辣,我曾看過一位小姐在路邊點的涼拌木瓜,老板的辣椒是用「把」來計算,那位小姐的涼拌木瓜加了「兩把小辣椒」,粗估約有十六根小辣椒啊。小孬孬如我通常都和老板說三根小辣椒就好,免得辣到一盤只吃一口就得吃糖止辣。
總的來說,Magic Food Point 的涼拌木瓜、泰式冰奶茶和泰式米粉湯都非常美味可口。吃飽喝足後,因為是第一次的曼谷自由行,決定對自己好一點,於是就漫步走到一旁的計程車招呼站叫了一輛計程車,結果居然遇到一位不諳英文又有老花的老司機,後來證明這位老先生司機聰明得很,回程只花200銖的車程,去程卻花了500銖,差距如此之大,也只能怪自己偷懶坐計程車啊。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