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影集的誕生已屬不易,如何保持才是難上加難。斷章取義一段張愛玲的話:
死了倒也就完了,生命卻是比死更可怕的。生命可以無限制地發展下去,變得更壞,更壞,比當初想像最不堪的境界還要不堪。
所以呢,自從 Criminal Minds 的 Giden 走了之後,對我來說這個影集就如加速下坡般。有時擁有帥氣的演員(或自認帥氣的演員)對一個好的影集而言,也許是種咀咒。還好犯罪率高的美國對罪犯心理有某種程度的沉迷(或研究),在對CM失望之後,終於又讓找到一部讓人上癮的有趣影集。
The average person tells three lies per ten minutes' conversation.
改編自真人真事,第一集一開始就非常刺激,第二集更是開了機器測謊機一個玩笑。和CM不同的地方在於Lie to Me裡的主角不過是群科學家而不是執法 FBI,所以少了很多暴力血腥的畫面而較著重於人物內心的描寫。基本上主角Dr. Cal Lightman(真實世界裡是 Dr. Paul Ekman)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測謊機,這也證明了手工製品勝過機器製品吧。Lie to Me 每集裡都會找很多名人說謊時的臉部表情做為範例,最常見到的還是有名的政客們,不知是說謊的政客比例較高還是政客的知名度較高,影集借用政客的臉來解釋道理時較能引起共鳴?
劇中也提到 Micro Expression微細表情的重要。一般表情通常持續2~5秒,而微細表情則少於1/25秒的長度。如果想從這1/25看出對方是否在說謊,除了天生細心,現在還有METT (Micro Expression Training Tool) 來幫助大家哩,可見人人都想當活動測謊機,但是一旦發展出這樣的本領後就沒法關閉,不論善意的惡意的好的壞的謊言都將無所遁形…是不是也算另一種咀咒呢?
值得一提的是,不知有誰記得當年譯為「律師本色」的 The Practice? 在 Lie to Me 裡飾演 Dr. Gillian Foster 的 Kelli Williams 就是 The Practice 裡的 Lindsay Dole 。每每在各個影集裡認出劇中某個小角色曾在另個影集演過時都會有一種小小的喜躍,像是認出一個多年不見的老朋友般的心情。這次的 Kelli Williams 從甲劇主角變成乙劇主角,更讓我感到親切。
We all look the same when we are lying.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類離本能愈來愈遠,讀心術變得愈來愈重要,現在甚至有FBI教你讀心術,到底可喜還是可悲?
這樣說起來是不是面部表情較不明顯的東方人會是較出色的說謊家呢?(其實我在看完第一集就有這種感覺,果然第四集就演出來了)。Dr. Gillian Foster 解釋面部表情及反應有時和文化有關,東方人習慣隱藏情感是文化的關係,但是這種 Micro Expression微細表情純粹為無意識的,所以很難做假…
終於發現肉毒桿菌又有一個好處了:說謊時你的面部表情不再出賣你!(這也是第一集觀後感,第三集也演出來了)
但是,別高興太早,還有肢體語言哩。
Apr 9, 2009
觀 Lie to Me 有感(第一季)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