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昔有「少爺拳」之稱,因為黐手練習必須長時間個別教學,古早年代也只有富家公子哥兒有錢有閒。現在雖然不需為了一招半式看師父臉色,和師父黐手仍佔詠春學習很重要的一環。但是師父畢竟只有一位,因此新生必須在師父和老輩之間輪流練習,由淺入深地了解詠春黐手的意義。
因為詠春練習首重黐手,所以個人感受十分重要。現偶有新生會問我,咦剛剛某某某教的和妳教的不一樣。在課堂上我告訴新生的道理有時居然會和陳班長的完全相反,因為立足點不同,目的地不同,身型不同,心態不同,領會自然也不同。其實在我看來並無分對錯,師父領進門體會在個人真是一點也沒錯,從我們這些號稱的老輩帶新生的方法就可以明白地看出即使同一個師父,每個人從師父那裡得到的東西大都不盡相同。重要的是新生如何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畢竟學武沒有捷徑,聽來的道理不見得能照本宣科囫圇吞棗,自己的感悟才最是要緊。
至今對於用力不用力還是存有很大的疑問。其實男性不用力時也還有一定的力道存在,看過很多男性號稱不用力卻能把人一把舉起摔下的「柔勁」,我並非不相信他不用力,但如果是一個比我個兒小的女性示範起來更具說服力,也許這就是為什麼狄師父「最愛看到女生扁男生」的畫面,因為這樣才能充分顯示了詠春不用蠻力而重巧力的特性。
問題在於女性如何做出這樣的動作? 是否有另一套借力卸力異於男性的另類方法?
Apr 29, 2009
習詠春有感(五十一)各異其趣篇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