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 17, 2008

No Logo


自從1999年WTO部長會議在西雅圖通過並啟動了幾項有利全球化的政策,進而引發一場抵制暴動之後,這本No Logo已成反為全球化的聖經。這本書和速食共和國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在質疑這些連鎖事業背後的陰暗面。其實這種陰謀論的書看多了,會讓人(最主要是讓我)開始謹慎消費,甚至到了沒有東西可以買的地步,所以也是要小心的。

本書分為四個部分:No space No choice No jobs No Logo 沒有空間沒有選擇沒有工作沒有品牌,作者Naomi Klein從品牌的建立歷史開始說起。早期的品牌的建立不過是讓消費者有個東西可以辨認進而指定購買,演變到現在卻成為一種「生活態度」的販賣。西方所謂的戰後嬰兒潮是首批開始重視生活品質的一代,也是從他們開始,東西從實用性重於一切到現在的品牌重於一切。書裡大量攻擊全球性品牌/財團,這些跨國公司一開始將黑手伸入校園接著便是一連串洗腦佔領的活動,讓年輕人從小習慣認同這些品牌,甚至付出超過東西本值許多倍的價錢去購買。為了降低成本或是把錢花在其他更吸引消費者的地方,這些跨國公司往往會選擇在工資低廉的第三世界壓榨當地勞工,讓人覺得似乎已經沒有一家跨國公司是可以信任的。。這樣不但害了別人,對歐美國家的國民來說,讓他們自己的工作機會也相對減少,因為工廠全搬走了…

令人熟悉的論調嗎?

其實這本書裡提到的是更多如NIKE耐吉和Starbucks星巴克等等那些把全世界變得都一樣的大公司,看他們如何將本地/本土小店打倒鬥垮的邪惡手法。書中提到全美最大書店Barnes & Noble,裡面應有盡有,根本就是在推銷一種生活品味而非單純只在賣書。台灣誠品的老板應該也是從Barnes & Noble學到這種賣品味比賣書籍更容易賺錢的想法吧,即使他號稱為了回饋社會才會開設誠品,但真正回饋社會的方法應該是像水準書店全館七五折那樣的吧… 當然誠品有誠品的貢獻,我也很愛去誠品亂逛,但說真格的誠品老板也就一個聰明的生意人吧,要說到回饋社會應該還談不上吧。

World without stranger,因為走到哪裡都是一樣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