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在我心目中,八明手之四的後繞手,應該是最難練習的一種手法了,尤其對於完全沒有武學經歷的阿莎力小師妹來說,要熟練這個手法並加以應用,應該得花上一陣子的功夫。
在八明前四手的撥放交直前繞後繞裡面,只有後繞手是需要三拍以上的動作,不算易學但也非難精,如果腳步配合得宜,更是一個適合小支的必殺技,施展巧妙時甚至可以達到讓對方有一種被拔根的感覺,和太極有些類似。同樣也是後發先至,專治惡人的精緻招式。
這個動作讓我想到之前學過的耕手封,必殺師兄在不插電練習裡提過的「就是要大欺小」理論真是有道理。大部分會以暴治暴的人,都是自覺有勝算或至少覺得和對方差不多時才會出手,因此,要如何以小搏大,才是真正的學問。
Dec 14, 2012
宮拳有感(五十)後繞
Dec 12, 2012
宮拳有感(四十九)前繞
話說上次,必殺師兄千里迢迢地趕來加入大家的不插電(就是沒老師的自習)練習,為的就是他之前錯過的,八明手之三,前繞手的對練手法。
這前繞手十分有趣,由於角度關係,讓攔打(先攔再打)變得再簡單不過,不但可以在被動時(對方先出手)輕易出手防禦,不會被壓到死死,還可以在對方毫無所知的情況下反擊, 同時又做到了連消帶打兼擋再打,是瘦弱小女流必備之終極必殺技一。
Dec 10, 2012
宮拳有感(四十八)不插電
話說學習宮拳到了一定的程度後,首重同學之間的互相練習,因此,即使最近武癡老師因公出差,他還是鼓勵我們要定時定點繼續練習,讓我們的宮拳練習不因他的缺席而中斷。
這次週六的不插電練習(就是沒有老師只有小朋友的練習),剛開始時,幼幼班就只有我和陳委員師弟(以後簡稱委員師弟雖然他不是真的委員)出席,話說委員師弟是在我之後才加入學習的,而他也是課堂上少數幾位不是因為「妙問臺北」就發現宮拳的。這次因為和他對練的時間較多,我發現委員師弟果然比我還放鬆,對於個頭這麼大又天生神力的男性可以自動放棄自己的蠻力,並且在這麼快的時間內就達到這般放鬆的境界,武癡老師的八明前三手的確有其特別之處啊。
接著不插電,大約十一點多左右,少見的必殺師兄居然出現了,讓我們這些小朋友看了很心虛,並且很害怕地說他怎麼來了難道他不知道老師出差了嗎,謙虛的他就說「我今天是來補進度的」,天啊,我們這些小朋友有什麼進度給他補呢? 應該是他來給我們補吧(臺式中文)。原來,早期的資深師兄姐是以不同的角度開始學習宮拳,和我們現在這批小朋友的學習過程不太一樣,因此有時會出現一些小朋友知道,資深師兄姐不知道的手法和用法。不過因為資深師兄姐已處在更高的層次,很多武癡老師教給我們的新東西,他們可以馬上就上手,可見基本功傳統法雖然費時,但是還是有其優點的。
由於不插電,在家裡沒大人的情況下,必殺師兄和我們分享了很多他一路習武走來的心路歷程,本來還想教我們來一段「五分鐘上手」的發勁法,可惜因為我和委員師弟都還不夠放鬆,因此連第一招都比不出來,真是可惜。
Dec 8, 2012
今天遇見幾隻貓(122)候硐黑狗兄和黑貓妹
Dec 6, 2012
由於您面對南方所以我們決定讓您發慌
在信義永康路口,剛剛完工的公車候車亭裡,發現了全新的「北方朝下」地圖,這次倒有些進步,在地圖上方多了一條小小的「由於您面對的方向為南方,為利辨識,故本地圖上方指向南方」的解釋,唉。
而這「故本地圖上方指向南方」讀起來也不是很好懂,什麼叫「上方指向南方」? 為何不能用像是「南方朝上」之類言簡意賅的方法讓大家了解呢?
在臺北常可以見到這種奇怪邏輯下的產物,明明一件簡單的事卻一定要做到這樣繁複,明明大家的地圖都是以北為上,卻一定要這樣「以人為本」。這樣畫蛇添足式的貼心,實在讓人頭痛。
咦,還是要注意力缺乏一下,要不是放大了地圖,我還不知道這教廷駐華大使館原來在這附近啊,但是因為它們(貼心製圖者?)把地圖上下顛倒了,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這教廷駐華大使館在我的南方還是北方。
Dec 5, 2012
一路遇貓的草嶺古道
一年一度的草嶺古道芒花季,去年就被友人騙去走了一回。為什麼說是被騙去呢? 實在是因為草嶺古道比我想像中漫長得多,原本預計兩個小時的路途,居然走了快五個小時,還很多上坡! 還好老娘平常有練過,不然如此這般裝備不全就上了梁山,豈有平安而歸的份!
一紙「北方在上的地圖」在手真的很重要,因為在台灣各地的官方地圖製作單位,並不在乎這種行遍天下的定律,所以總會在緊要關頭(快迷路的時候)出現一些北方指四方(上下左右都有可能是北方)的紊亂地圖,對於路不熟的遊客來說,實在沒有什麼幫助。
上週的麵龜一族對於初次的登山健行頗有心得甚至還些微上癮,於是在十一月底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決定再給草嶺古道一個機會。其實我對拍景沒什麼太大耐心,畢竟美景必須現場感受(除非你能洗出整面牆大小的照片),對我來說,到此一遊了就好,倒是一路上神出鬼沒的貓族,讓我又忍不住追著牠們猛照。說起來我還是比較喜歡拍那些「而今安在哉」的東西,對於無窮無盡一時看不出變化的景物比較沒興趣。
在第二次走完草嶺古道後,我才發現,自己對於大自然的記憶實在太差了,明明一年前才走過的古道,這次再走一遍,一路上的風景和行走時間,居然完全都不記得了,於是乎,事後的記錄作業就顯得特別重要啦。話說人的記憶果然不可信,還是得出手寫下來。
這次我們坐著08:02由樹林出發的區間車4154號,預計09:45到達福隆火車站。這天的區間車有點擠所以有點慢,大部份的人都在候硐(音洞,漢語詞典/硐)和貢寮下車,福隆也算假日區間車的大站。我們一行人有所準備,所以一下車就直奔福隆便當店。記得去年來草嶺古道時,因為個人對於便當沒什麼好感,因此沒帶便當上山,結果走到山上後看著大家吃著平時我不以為意的飯盒便當,竟充滿遺憾(可見我對食物的記憶比對景物的記憶要強一點點)。有了上次的經驗,所以這次乾脆入境隨俗,跟著大家一起買了一個福隆便當後,就開始了這次的草嶺古道之行。
附帶一提,「便當」一詞來自日文,記得我的小學國語老師是一位血統百分百的臺灣人,她從不說「便當」總是說「飯盒」,有一次上課時她甚至明白地告訴大家,「便當」是日文,中文的說法應該是「飯盒」。在那個年代,這樣保存語言的純正性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不像現在,什麼東西都可以泛政治。
不過這些年來,「福隆便當」似乎已成了專有名詞,於是這裡還是說「便當」不提「飯盒」吧。經過我的觀察,這家生意最好,尤其在我們加入排隊行列後,人龍一下增長不少。有人一下火車先跑廁所,我們則是先買便當。
10:07
到達福隆火車站,買好便當,準備出發。
感謝中央氣象局,這次的天氣預報超級準確,連續一週陰雨的北部,就今天有藍天白雲可見。
10:25
鑽過一個小隧道後,來到第一個路口。因為草嶺古道算是一條非常熱門的步道,所以一路上的標示非常頻繁但卻可以做到不清不楚,也算一種另類。
10:30
草嶺古道登山口和遠望坑親水公園是同一個方向,幾乎可以說是同一個地點。
10:55
走了25分鐘還算平坦的柏油路面後,回首右望,就可以看到海了。
11:05
接著走到一處熱心屋主三合院,在牆上(或是允許山友在他家牆上)漆上了大大的指標。
中間會遇到幾個沒有標示的岔路,但因為是週末假日,隨時都有識途的登山隊員隨行在側,問題倒也不大。記得去年平時非假日時來此健行,遙遙長路上只有我和友人,光是找對路就花了一些功夫。
接著就是這神奇的三合院。一走進這三合院裡,就有一種到了候硐的錯覺,記得去年也是這麼多的貓,後來一路上都有貓咪的蹤影,堪稱貓國之旅。
因為假日人多,相機也好(現在大家的相機都精良地可怕啊),我決定跟隨貓媽的腳步,看看牠要把小孩帶去哪裡。
「我不要回家我還要玩啦…」
雖然拍貓拍了這麼久,我還沒見過母貓叼大塊頭小貓的畫面哩。基本上這隻小貓已經有點過大,當母貓叼著牠的時候,已無法完全懸空,不時會拖在地上前行。不過,看起來,小貓和母貓都不太在意拖行的過程,拖行的目的地還是比較重要的。
「不要再拖了啦,鄰居都在看了啦…」
11:10
繼續往前。由於前幾日的連續豪大雨,讓這一段不見天日的山路顯得特別泥濘難行。
11:25
走了約15分鐘的下坡泥路,回首來時路,還好沒人跌倒。
終於重見天明,前方就是開車開到登山口的人,草嶺古道的起點,和我們這群決定不走來時路(從福隆車站出發,由大里車站回家)的自然派還是有點差異的。
11:35
遠望坑親水公園。沒空停下休息,所以遠望就好。
計算一下,從福隆車站出發,走了約70分鐘,才正式到達草嶺古道登山口,同行之中已有人嚷著要開便當來吃了。不過因為時間還早,我們決定再撐一個小時,也許到時再吃便當,便當會變得更香?
12:00
從這裡開始,就是一段比較嚴峻的上坡樓梯。不過和上次的銀河洞相比,還真是輔導級。
12:10
走到陽光處,記得要東張西望一下,讓人驚喜的景色隨處可見。
12:30
這一段路,除了石階還是石階。
12:40
雄鎮蠻煙碑算是三級古蹟,當初可以原地刻出這麼大一個碑,而且還保存這麼久,需要一些巧思。這裡也是一個適合開便當來吃的好地方,不過因為這裡同時也是相機的焦點,為了不要無故登上他人臉書,決定還是再撐一下。
13:00
走到啞口之前,有個小小的觀景亭和洗手間,這時大家終於決定在此紥營開便當啦。說是紥營有些誇張,其實只是我們有備而來,大伙帶了兩塊地墊,在人滿為患的觀景亭旁就席地而坐。因為事前知道福隆便當裡沒有什麼鮮蔬,所以我準備了一些當季的橘子,和清新的小黃瓜(當然飲用水一向都是最重要的),配著便當一起享用。這時,平地上毫不名貴的蔬果,一上了草嶺古道,就成了人間美味啊。
13:45
吃飽喝足後整裝再出發。走到啞口前,已走了6.8公里,真是無感。
13:47
在虎字碑前打打虎拳,唬唬大家還蠻過癮的。
遠遠上面那個小小的觀景亭,就是此行的最高點了。
13:50
登上啞口的觀景亭往回看去,山像是被巨人一掌劈了開來。
今天啞口的風超級強大,把相機拿穩來拍照還真有點困難。
14:15
其實從啞口還可以繼續南行,往桃源谷走去,不過因為事前沒有規畫,決定留待下次再去。
和之前的上坡路相比,接著而來的一路下坡,才是我的弱項。
15:05
北方在左邊的地圖,唉。走了近一個小時的下坡,實在有點膝蓋無力,不過從啞口開始,一直有位高齡近90的登山隊婆婆一路和我們同行。這位登山隊婆婆走起來不急不徐,比我們還厲害。
我們這次是從臺北福隆走到宜蘭大里,其實如果以大里為起點,應該也是同樣有趣。
15:25
大里車站裡的大地圖,又是這種北方不在上方的地圖,我快昏頭了,其實製作地圖真的不用這麼貼心,讓人看懂才是重點。
15:45
從10:25走到15:45,五個小時又20分鐘的路程,讓原本計畫晚上殺去基隆夜市的一行人,決定還是到此為止,該回家好好睡一覺,別再吃啦。
Dec 3, 2012
宮拳有感(四十七)什麼樣的料是學習宮拳的料
有幸趕在武癡老師公開宮拳拳名正式授課之前就加入宮拳練習的行列,因此,身為一個受過專業訓練(指美術訓練而非武術訓練)的觀察者,我發現宮拳是一種會挑人的拳法,不光是一顆武癡心就能成正果的。然而,到底「什麼樣的料是學習宮拳的料」呢?
也許,在詳讀武癡老師所寫的宮拳教學理念後,將會有更深層的參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