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 25, 2010

習詠春有感(130)廣州小吳

我很少出席狄師父的週日詠春,不論天時地利人和,週日班的學習環境都不太適合我,或說,我不太適合週日班。這次因為廣州的詠春小吳來台出差,時間急迫,加上一來怕我傳遞錯誤訊息,二來怕我打不過人家,在事前經狄師父同意後,就把他帶到師父的週日班上交流交流,這次的會面對我個人來說真是一次特別的經驗。同時因為廣州小吳目前的程度是單黐手,所以這次的交流完全沒有火爆的場面(因為沒機會開打咩),也是美事一樁。不過當廣州小吳看到我和週日班同學這般不練基本功就胡搞瞎搞亂黐一通,像在玩遊戲一樣的過手時,想來也是自嘆不如吧,哈哈,我想這就是和我這種女性同學一起習武的缺點,實在很難正經八百地馬步一蹲就可以來回對練三小時的基本功,所以,還是去看狄師父比較能學到東西。


廣州小吳的詠春屬於廣州岑能系統詠春,據我初步的了解,是由十二散式(簡稱三拳三內外,兩掌一尋狐)入手,經過他現場演示一番之後,發現真的是經過反覆練習以建立身體結構,打通全身勁道的一種系統,和毫無系統但靈活百變的狄式詠春完全不同。嗯,果然這個世上沒有絕對的真理也沒有一定的對錯,都是人的問題。好奇問了一下他的詠春班上有沒有女生,他說他聽師父說女生都待不久,我想如果要我這樣光十二散式就練個半年,我可能也熬不住。運動中心夜間詠春班上有位女同學曾和我說過,她覺得一開始就能接觸到對方的手,學習去感覺對方的力是一件很好的練習方法,我想這和女性重感覺較敏感有很大的關係。傳統的武術,除了發明者多為男性教學者絕對是男性的情況下,經過多年的演化已愈來愈陽剛,像狄師父這般強調放鬆感覺聽勁的師父雖不傳統,卻較適合女性的學習吧。

言歸正傳,母語是廣東話的廣州小吳拜入母語是廣東話的師父(我沒仔細問就想當然爾,有錯請指正)門下,當然對於詠春的手法名稱比起我來要強上百倍,所以,之前我一直以為抱排掌、撲翼掌、蝴蝶掌指的是同一件事,經廣州小吳解釋才發現原來是三種不同的掌法,而揆手、內搭等的一些基本用法,也是我和同學之前摸索好久,其實早就存在的幾種黐手應變法。

照例狄師父也不藏私地示範了一些他的拿手絕活,雖說在戶外不能演示他最得意的地板操,但已充分表現出他活潑的詠春手法。我想狄師父的詠春已自成一派,他甚至把他使出的上下交义攤手稱為跨手(cross-hands),這對穩紮穩打傳統學習的廣州小吳應該也是一種新的體驗吧。

這次的交流讓我真正明白天下之大無奇不有,不要墨守成規自以為是,才是正確的心態。

voicex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