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 16, 2009

過手見招拆招篇: 扱肘(一)

狄師父不藏私又教特快,其實套路標指他早就教我了,不過因為我不是特別勤勞好學,狄師父也沒時間一一解招,至今對套路標指裡的招式應用仍是不求甚解。以前在剛學會套路標指、常和陳班長黐手、又很愛以打到對手為榮的日子裡,因兩人體型力量相差太多,常會不自覺地使出側身問手(或稱救急手?)或是肘底標指試圖力挽狂瀾。最近因碰上強力不饒人對手,讓我開始思考如何在體型懸殊又失去中線的情況下使用套路標指,


當然憑我的功力一時之間也思考不出個所以然,都虧狄師父耐心分析才明白招招難拆招招拆的道理:

(01)當雞冠頭一記左拳,妙問轉移重心並以左攤手前擋。

(02)左攤手化為左拉手順勢拉下雞冠頭左拳,同時囤力右膝並發出右正掌,記得右肘要下墜,以便控制雞冠頭的左手。

(03)接著快速前移近身,右正掌拉回成右攔手,控制住雞冠頭的雙手,同時轉腰,以腰力順勢帶出左扱肘撞上雞冠頭的頭,

(04)趁雞冠頭失去重心頭仰身斜時,左扱肘拉回化為左殺頸右攔手抽出從後方拍向雞冠頭的腰部,也就是腎的位置,同時左圈腿就位。

To Be Continued...

13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我目前學到的是從圖一直接跳到圖四的動作,但是圖一不是妙問的問手,而是手心向下的蛇頸手,利用手掌外部的結構接住來拳.

林育辰 said...

覺得這個例子的標指應用有些風險,如是我在最後那個部份,破解方式只需右肘往上45度轉馬接切下妳的肘,接著馬上左手前標,那妳就會被逼退後,因為這時我的攻擊中線是對準妳,但妳的攻擊與防衛中線全不見了.

601 said...

未完待續中…

所以說是精進版,因為還配合其他的動作。

其實從(01)到(02)算是之前提過的師父手(http://site601.blogspot.com/2009/04/blog-post_16.html),特別適合個小重心低的人。至於(03)則是有點雙攔手+扱肘的味道,

如此一來,到了(04)時,基本上雞冠頭已被多打兩拳了,(04)的雙黃著力點不過是讓雞冠頭失去重心的順水推舟罷了。

林育辰 said...

我說的部份就是03的那個部份,只要用右手上提肘再45度連轉帶切,妳的雙手就已被完全封死,若我連標加迫步與圈腳,妳會馬上倒下,基本遇上同樣善長標指的同門人時,攻擊與被攻擊只是一線之差.標指的精神就在於以攻化守,以重擊換輕擊,簡單來說就是換拳,但受你一下只是輕傷,換來的卻是能讓妳重傷的一擊.

601 said...

如此一來就是不同的應對方法了。何況,這裡的重點在於如何招招連綿不絕,不是如何一來一往。也許妙問下次該找初學者四喜示範,而不是小師弟雞冠頭,這樣比較不會產生誤解。

林育辰 said...

sorry~ 因我已習慣有來有往的訓練方式,一時忘了這只是給初學者做練習用的套路,這個套路比較像是尋橋中期雙攔手的應用,我舉的這個是標準標指的應用方式,敗中突擊.

601 said...

也是。

畢竟對套路標指裡的招式還不熟,遑論隨心所欲地應用了,還要多練習。

Anonymous said...

狄師傅是我親眼目睹少數能夠靈活運用詠春技法(手法,步法,腳法,轉馬)的人,而且不用跟對手套招,隨時運用!!!
假如沒有親眼目睹,很難了解!!!
所謂四兩撥千斤,也要有四兩之力,希望版主把結構弄到更扎實,期待早日見到!

林育辰 said...

其實松跟軟是完全不同的東西,以前我也曾一度以為自己放的很松,因為不會讓對練者容易累,也常被說手力量放的很松,但後來與其他派交流後,才發覺原來自己的輕並不是松而是軟,要分辨松跟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跟手用很多力非常硬的人練,若自己完全不抗力,能玩一個小時以上,對方累的要命,自己還輕松應對,那才是真松,不是軟,這是自己學習上的一點心得,現在我也完全不怕跟手用力很多的初學者玩,對方用的力越多,到時累的是他不是我,我就是放松松的讓手自己在那裡彈來彈去,你用的力再大手再硬我根本沒差.

601 said...

所以最近狄師父開始強調黐手時要黏而不出力,應該也是在區別鬆和軟的不同吧。

林育辰 said...

我們這派不稱"黏",而稱"彈",放的越松,彈力越強,跟橡皮管一樣,並且會越來越覺得手跟身體是分開的,即會有手已不是自己的感覺出現,尤其是膀手,攤手這些擋到對方手時,這種感覺尤其強烈,只要對方想脫手,那支手就會自己反彈到對方中線去,甩手直衝指的就是這個東西.

林育辰 said...

我首次有放松手的感覺就是在木人樁上練出來的,因為樁手是固定死的,當你的手真的松開有彈力時,就算是死的樁手,手一移位一樣能自己往樁手外彈出,若沒有木人樁,光靠與人對練,可能要很多年後才能發覺要訣之處.不會練不到半年就能松開二支手臂.

601 said...

有趣。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