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4, 2009

習詠春有感(六十六)知易行難篇


登天難求人更難,要男性打拳(過手)不用力更是難上加難。最近帶新生時總是特別強調攤膀伏攔的角度位置,為的就是希望他們能暫時忘掉自己的孔武有力而專心一意在身體結構上面。對於初學者來說,詠春真義雖說就是一放鬆二聽勁三變化,而就感覺聽勁的部分,又可分為距離要對位置要好時機要適當方能擊中對方。但是說來容易做來難,有力不用不是男,雖然在初學階段剛柔尚無高低之分,但放柔的確較難入手,較無法速成,尤其對男性來說,較沒有成就感,更沒有運動到的感覺吧。

有人喜歡以實用的觀點來解釋動作,而我因為對黐手的實戰效果還有疑慮,所以愈來愈愛用角度來分析動作,尤其對剛上課還不滿一個月的新生。既然原本就是兩回事,為何在初階階段混為一談? 有的人喜歡將兩件事放在一起說,其實有種吸引初學者的味道,這應該是老師的責任和宿命吧,在這個功利的社會,不實用的東西是沒人要學的。當我放棄了「在街頭打架一定會贏」的心態以後,就可以只為了學詠春而學詠春了。如果急於從黐手中悟出什麼實戰大道理的人,可以直接去找陳班長張鬥士,他們有肌肉做底拳架做骨(嗯好像在談做菜哩),總是比我更速成更見效些。

不可諱言,黐手和實戰對我來說像是兩條微微向中傾斜的線,假以時日這兩條線終究會交集,現在不是不好時候未到罷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