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偶爾會想起當初我巧遇宮拳的過程,如果不是那有如現代版武俠小說的境遇,而只是從某某某詠春同學處聽來的某某某神功,不知我是否會好奇到想去參觀? 想去試手? 啊,還有不知李爺是否會跳出來指點迷津一下? 嘿嘿。
自從有了這一層的體認,我對擇善固執的人,又多了一分尊敬。緣份這種事,有時真的很難說。
最近遇難的女教師,不巧遇上了我覺得最難纏的後勒變態。後勒是一種很常見的偷襲招式,所以學習如何破解後勒,對廣大的女性朋友來說,真的很重要。以前在狄師父的詠春課(狄式解法一,狄式解法二,狄式解法三,回頭看看這些招式,果然非常不適合女性,對小支來說,真是繁複又不好用)和黃師範的柔術課上,都學過如何後勒別人和如何破解別人的後勒。說實在的,像我這種個頭算矮的人,基本上是不會想用這招去對付別人(何況我也不是那種愛偷襲別人的人),但是個兒矮好像特別容易被別人後勒,重點在於像我這種體型的女性,一旦被後勒勒住,想要脫身就不是那麼容易,即使之前我學了半天練了一陣子的詠春和柔術,我對於破解後勒還是沒什麼自信。而當我對武癡老師提到後勒,然後開始對練後勒,武癡老師辛辛苦苦研究多年的訣竅,只需五秒便可學會,真是說破不值錢啊。
而且,「以前怎麼都沒有人這樣教我呢?」
說到破解後勒的動作,做起來感覺上帶有那麼一點擒拿的味道。記得我剛學宮拳時,武癡老師教了我一些基本的宮拳擒拿,當時因為手腳較為僵硬,所以很多動作都做不順暢。這次溫習舊課,才發現原來破解後勒的關鍵,不是脖子會不會被卡死轉不轉得開的問題,而是在「借力」。
武癡老師還教了一個用在壞人身上絕對好用但是用在好人身上就有點低級的「臀擊」,嗯,學過這招之後才發現貼近前方人的站法(特別是個兒高的男性還是和前面的人保持一點安全距離吧)實在是太危險了,尤其對心懷不軌的人來說,簡直是自暴其短的自殺行為呢。
老實說,這些都是普通簡易又重要的女子防身招式,我卻從未在坊間見過類似的教法,為什麼會這樣呢? 也許,要身強體壯的男性(90%的女子防身教學者為男性,其中還有一些是脖子比臉粗的)先自廢武功(此指體型優勢)再設身處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吧?
May 26, 2012
宮拳有感(十八)後勒
May 24, 2012
新加坡之貓(三)中峇魯的小虎
專程從中峇魯(Tiong Bahru)地鐵站慢走約十五分鐘,就是為了這家獨立書店 Books Actually。之前在萊佛士坊(Raffles Place)地鐵站也曾逛過一家小小的書店,完全沒有華文書的影子,無怪乎新加坡人那麼愛臺北的誠品。
說到華文書,其實新加坡的大眾書局才是新加坡華文書的真正集散地(之前的壹頁堂好像倒了?),來自兩岸三地的華文書在這裡都看得到(中峇魯地鐵站附近也有一家啊),不過,一來聽說同樣的書價錢是台灣的二到三倍,二來同行友人實在對我這種窮逛又不買的行為百思不解,所以,還是留待下次啦。
Books Actually 很多美術類文學類的英文書,也有很多古董玻璃杯特製筆記本等奇怪的小東西,讓人眼花瞭亂。
拜熱天之賜,意外地發現了在書店對面,這家原來還小有名氣的咖啡店:Forty Hands,店裡那有咖啡味道的啤酒還蠻好喝的。
當然,逛書店永遠都不會是旅行中的重點,尤其天這麼熱行程這麼趕。從書店往中峇魯熟食中心的路上,發現藍色小車上躺了一隻小虎,趕快先拍照存證。
慢慢從牠的後方靠近,牠顯然也發現我了,卻完全不以為意,看看牠的左耳,新加坡的TNR執行地似乎很徹底。
看我好像無害,這隻小虎又躺了下來,又是一隻不給我正眼的小貓耶。
我就不信新加坡的街貓就這麼有自信,於是我又再靠近一點,再靠近一點,幾乎都快趴到牠臉上了,牠居然只是偷偷瞄我一小眼,真是厲害。
我終於出手了,伸手摸摸小虎的頭,牠居然也沒什麼反應,大概是天氣太熱,新加坡人又太友善了吧,這麼相信人類的貓族在台北真的非常少見,令人汗顏啊。
話說中峇魯熟食中心沒什麼特別,其特色飲食水粿嚐起來很油,有點像沒料的碗粿,沒吃到也不可惜。
May 23, 2012
新加坡之貓(二)哈芝巷的乳牛貓
哈芝巷(Haji Lane)位於回教區,從武吉士(Bugis)地鐵站慢走十分鐘就可到達。雖然說是回教區,不過也有很多販賣印度沙龍的小店,和店裡站著華人面孔的個性小店,這裡的人實在很多種語言,不得不佩服新加坡種族融和之成功。
咦? 怎麼沒有華文呢? 還是因為華文已屬官方語言,所以想當然爾就一定會說了? 基本上在新加坡似乎光說中文就可以通行無阻,當然講中文時還要加些想像力,因為腔調和用詞的關係。
遠遠看到一隻乳牛貓,眼角瞄到門旁的小碗,應該也是尊有人供奉的小佛吧。
逆時鐘慢慢靠近中,乳牛貓也以耳雷達密切關注我的動靜。
好不容易繞到側面,原來是隻可愛的黑鼻心啊,果然也是隻心高氣傲的新加坡貓,完全不以正眼看我。
我就不信牠不回頭,於是我又更靠近些,幾乎已經到觸手可及的距離,乳牛貓居然也不忙不暴從容自在,果然是小佛。
在新加坡長年大太陽的環境下,牆上的裝飾卻仍然色彩鮮豔,應該是勤勞加上經濟強大的關係吧,記得剛到新加坡時,總覺得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後來發現新加坡某些街道和澳門很像,只是新加坡顯得更新更熱更亮眼,也更現代些。
May 22, 2012
新加坡之貓(一)牛車水的大肥花
整體看來,我在新加坡遇到的貓並不算多,但是不論環肥燕瘦,幾乎每隻貓都帶有南洋的慵懶氣息和貓族的高貴優雅,可見新加坡人對於街貓也是友善而溫和的,何時北市的貓族也可以擁有這樣的從容自在? 其機率大概比「北市蓋出一座可媲美新加坡國民住宅的國宅」還低吧。
這隻躺在牛車水(中國城)最熱鬧街道上的大肥花,一看就是好吃好睡有人愛又有自由的家貓。看看這個肚子,我猜牠應該超過七公斤了吧。
完全無視四周的吵嘈喧鬧和我偷偷摸摸地靠近,連耳朵也一動不動,真的是入定了呢。
這隻三花的左耳有著明顯TNR剪耳記號,由此看出,新加坡在替街貓結紮時並沒有男左女右的分別,因為95%的三花貓為女生,而這隻貓被剪的卻是左耳,難道牠是那5%的三花男? 我懷疑。
第二天經過同樣的道路時又遇到了這隻大肥花,今天豔陽刺眼,大肥花也出來曬曬太陽。
這隻大肥花可真是體貴心驕,對於我的逼近完全沒有反應。
再靠近一點,看看牠的耳朵,明明就在注意我的一舉一動,卻仍不動聲色,好一位大師。
原來大師戴的項圈和我家阿皮一樣啊,真是所見略同。
May 21, 2012
新加坡之趣
這次的新加坡之行,並沒有安排任何血拼行程,但同行友人堅持一定要去烏節路,尤其是烏節路上的一家店走一遭。在完全沒預警的情況下,這次新加坡之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經歷就在此發生啦。
大熱天裡走了半天,才走到烏節路上的這家美式服飾店門口。遠遠看到一位鬼鬼崇崇的阿姨朝店裡拍照,直到走近才發現箇中奧妙。原來裡面有位六塊肌膀爺和健康美少女站在店裡當活招牌。我也不是沒去過其他國家的這家服飾店逛過,但我可從來沒看過如此這般生動活潑的店頭設計,不但門口有讓人驚豔的活體模特兒,店內的擺飾更是比夜店還夜店,空調開得老冷,燈光調得老暗,音樂聲卻大到嚇人,我想大音量的作用應該是讓進到店內的客人完全沒有耳語的機會,直接被催眠然後就掏錢了。
我想這店裡從模特兒到店員都是經過細心挑選,因此個個長得清新討喜。新加坡因為文化多元人種複雜,所以這些清新討喜的模特兒和店員,不仔細看是看不出特定種族的,新加坡果然是個種族大熔爐。
新加坡的四種官方語言是馬來語、英語、華語和坦米爾語。基本上,我至少對其中的兩種比較耳熟能詳。但當我坐在新加坡的地鐵裡,耳邊傳來的各方語言,我卻一句都不懂。
新加坡的華語,嚴格說來,實在和我在台灣學的華語不太一樣,有時甚至有點英文直譯的味道。學者曾經說過,當小孩從小在中英文雙語教育的環境長大時,通常中文都會比較不好,原因之一就是英文比中文簡單,所以小孩自然會偏向學習簡單的東西。在新加坡多元文化的衝擊下,也許因此而發展出一種新的語言,不知像在台灣這種全中文的環境推廣雙語教育時,是否也會產生同樣的問題,值得父母及教育家深思。
在新加坡時,經友人提醒,我才感到新加坡的手扶梯速度真是快到驚人,我在這方面稍嫌鈍感,和我在臺北不常出入有手扶梯的場所有關。
當時我是沒什麼感覺,只是有一種怎麼一上手扶梯就到了的感覺。直到昨天坐了一趟臺北的捷運後,才想起新加坡手扶梯的速度應該是臺北手扶梯速度的兩倍,難怪規定一堆。
May 20, 2012
新加坡之行
在漫長的飛行時間裡(啊,現在超過兩個小時的飛航時間對我來說就算漫長,真是老了),看了很多爛片,其中沒頭沒尾又沒完沒了的「即刻反擊」果真不讓鬚眉,得到這次片單中爛片之最的殊榮,同時也讓我對巴柔的女子防身效果產生了許多疑慮。
五月中的時候,去新加坡玩了幾天。老實說,新加坡沒有我想像中乾淨,沒有大家形容般無趣,吸菸人口比印象中還要多很多,當街違法(亂丟菸蒂地鐵飲食等)情事也所在多有,倒是完全不見當街便溺客(實在是前幾天又在光天化日下的北市萬華區見到數名當街尿很久的老年便溺客,真的不是我對便溺客如此念茲在茲),不知是不是只因為滯留時間太短的緣故,很多東西以觀光客之眼只看到了表面。其中,滿街各形各色的人種和南腔北調的語言,更讓我覺得驚奇,直到到了新加坡,我才真正明白什麼是多元文化的社會。
全世界國民所得排行總在前十名的新加坡,其物價居然和台北差不多,不知是台北市的東西太貴還是台灣人的老板太摳。短短三天的旅程,新加坡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三個點,就是它的天氣,它的交通,和它的美食了。
天氣,只能說,真的很熱,雖不至於濕熱到不能忍受,但如果一年只有這一季,我想我也會受不了。不過每次在氣候乾爽的國度裡,看到街上乾皺的老人時,我就會覺得,活在台灣的潮濕裡雖然不太舒服,但看在其對皮膚的溫潤效果,似乎延長了如廣告中所言的不老傳說,也算一得。
新加坡有句俗話:「養車比養老婆還貴」(養老婆很貴嗎? 現在的老婆很多都會自己去賺錢了耶),這都是因為新加坡政府為了確保高質量的交通品質,對於私家車的數量採取較嚴格的管制,因此在路上看到的車輛,不論是行進間或是暫停在路旁的車輛,甚至是運貨的小貨車,都是閃亮簇新幾近刺眼的乾淨。加上計程車不能隨招隨停,必須在指定地點上車,或是電話叫車,和台北滿街浪費油亂亂跑的計程車相比,雖然稍不方便,但絕對環保,不論油料和空間,都是一種有效率的節省,值得台灣效法。
在新加坡的街頭上,很少看到腳踏車,但常見到亂停的機車。大部分亂停的機車看起來像是快遞機車,而私家機車大都是又大又亮,非常少見。
這讓我想起,在上海的街頭,不論行人或車輛,個個爭先恐後,交通既混亂又失控,大家也沒有移動地比較快速,空氣也糟。然而在新加坡,不但空氣清新,完全沒有身處都市之感,而且人車有序,鮮少塞車。
沒想到,張愛玲心目中的火奴魯魯,居然和我的新加坡初印象,如此不謀而合:
就碼頭與市中心看來,實在是個小城,港口也並不美麗。但是各色人種確是嘻嘻哈哈融融洩洩,那種輕鬆愉快,恐怕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至少表面上簡直是簫伯納威爾斯理想中的大同世界的預演。
回想起來,新加坡最讓人流連忘返的地方,還是它那夠味有勁的美食,容後再報。
May 19, 2012
宮拳有感(十七)三昧
近來漸漸發現,原來練武是這麼一個需要「心靜」的活動,其對「心靜」要求的程度,居然不輸坐在桌上寫大字,真讓人感到不可思議。姑且不論在我將近一年的宮拳學習裡,到底學到了什麼「有用的東西」,但是和坊間武術相比,宮拳在我眼中不敗的原因有三:
一、沒有極限:
理論來說,大部分的武術都會受到傳授者和學習者的先天(體型、機緣等)和後天(付出、財力等)的不同而有所限制,但以宮拳來看,只要付出,就有收穫,甚至如果以養生的心態來練習,就會達到養生的效果,如果以防身的心態來練習,就會得到應有的防身習慣,更別提強身和健身,而且完全沒有運動傷害。
二、不會退化:
大部分的武術都有愈老愈退的問題。根據梁醫生的說法,男人窮及畢生所習得的武術,最多可以捱到六十四歲,而女人更慘,只能維持到四十九歲,之後就開始退化,主要應該就是力盡的問題。而完全放空的宮拳,則不會有退化的問題,據武癡老師說,他至今仍打不過已六十多歲的師公,盡量不被師公打到就算了不起了。試問,當你盡全力也打不過你那年邁的師父時,是否該捫心偷笑,自己真是選對門了?
三、愈小愈強:
以小搏大說得好聽,看在我這種真正又小又弱人的眼中,簡直癡人說夢。但是當宮拳的理論奠基在借力使力不鬥力,可以將對方發出的力完全還給對方,仔細想想還真可怕。對於那些隨隨便便就下重手想置人於死的大肌,更令我替他們擔心啊。